左宗棠为何看不起曾国藩,却又与他惺惺相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77
导读

曾左二人的全集、年谱、传记中,也流露了两人由知己到交恶的原委。1832年,他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中第。曾国藩对他的信任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极其器重。左宗棠、曾国藩两人在表面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同时,也并…

左宗棠、曾国藩是晚清咸同时期一代豪杰,都为同治中兴立下不朽功勋,此二人与彭玉麟并称大清三杰,又与胡林翼、彭玉麟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还与李鸿章共称为“曾左李”。左宗棠、曾国藩二人共事十余年,交情甚厚,曾国藩对左宗棠还多有提携与相助之恩。然而自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京后,二人割袍断义,再无书信往来,令世人为之惋惜。清末李伯元所著《南亭笔记》中对二人绝交经过有所记述。曾左二人的全集、年谱、传记中,也流露了两人由知己到交恶的原委。

左宗棠生性颖悟,5岁时就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地则是经世致用之学。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1832年,他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中第。但好运也就此结束了,此后的6年中,他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只能说是时运不济,仕途不畅。自此决定不再参加会试,寻找其他报国途径。而与他同期的曾国藩走的确是传统士人的道路,科举之路,一帆风顺,凭借着自己出色的从政艺术,九年内连升十级。这也是左宗棠内心一直郁闷憋屈敏感的地方。

后因太平天国暴乱,两人自此有了交往。左宗棠靠着真才实干,受到到当时名声显赫的曾国藩的提拔及重视,利用经世致用之学建功立业,名满天下。曾国藩对他的信任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极其器重。然而,左宗棠、曾国藩两人在表面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同时,也并非毫无矛盾。左宗棠个性刚直果断,慷慨激昂,是非分明,疾恶如仇,曾国藩却像个老好人一般但又重视名声。两人交情最终由于攻克太平天国争功夺名而破裂。

同是一代名臣,两人从不因个人恩怨在公事上掣肘,左宗棠出征新疆,曾国藩为左宗棠西征筹饷,始终不遗余力,而且推荐自己最得力的湘军将领刘松山随之西征,左宗棠在陕甘新疆建功立业皆赖此军。如此大度胸怀,令人敬仰。即便这样,也挡不住左宗棠逢人便骂曾国藩,甚至是疯狂指责,喋喋不休。

然而在曾国藩逝世时,大家都觉得左宗棠不会来祭奠,左宗棠却送来了他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这是左宗棠对曾国藩和他们两人关系由衷而做的客观评价。从左宗棠写给曾国藩的挽联以及他给儿子家书的字里行间中,人们既可以看到左宗棠作为一代名臣的大家风范,以及自身人格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衬托出了曾国藩在为人处世的情操绝非等闲之辈。这在人际关系日益趋利化的今天,似乎也是颇为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和学习借鉴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