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夫妻成兄弟》
文\东 介
举行婚礼的教堂
有句话是“多年父子成兄弟”,想来,夫妻年久似乎也如此般。
赶上计划生育的城市一代,我和身边的小伙伴都是脖子上挂着钥匙一个人孤单单长大。与丈夫结婚之后,家里突然多了个同龄人,才发现原来家庭成员间的相处还可以有更多解法。比如,为了晚上能够瞒着父母叫外卖烧烤而彼此“打掩护”,再在房间中一同兴高采烈又小心安静地消化战利品,诸般经历,让我对兄弟姐妹之情有了些许体会。
我和丈夫算是白手起家,为了不给上一辈压力,婚礼的钱都来自我们的工作积蓄。婚后,因为住的地方小,两个人便睡起了上下铺。刚开始新婚燕尔,还时不时挤在一起,后来发觉休息不好影响白天工作,就各自分开睡。和在宿舍一样,我选了相对干净的上铺,在床头还摆上了书籍、水杯、纸巾、靠垫,吃过晚饭,收拾好屋子,我往往就爬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看看书,看看电视,和在下面的老公聊聊天,觉得自己依然有个独立的空间。晚上睡前,我们各自躺好关灯之后,也会在黑暗中东拉西扯一会儿,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
两个人在一起日子久了,细节方面就不那么顾忌。各种不登大雅的小毛病,渐渐堂而皇之地展示出来。好在两个人都不是完美星人,于是什么都拿来研究发现一番,相互赞叹打趣,批评褒贬寓于诙谐之中,发泄一下不满却不要求对方硬改。久而久之,我有了与父母同住的不同经验,因为那些毛病若是被父母看见,是一定要被“扭转”的,但是我们同龄人之间都能互相理解包容,两个人在很多方面能够各取所需。
赶上世界杯开展,我虽然不看球,却也准备零食,安排加班,陪丈夫一起通宵,还能不耽误手头工作。再比如看书、摄影,两个人爱好重叠,各种活动进行起来,我毫无娇气和抱怨,丈夫照顾人也细致妥帖,两个人总能不经意间相视一笑,心下温暖。
这种温暖似乎不同于恋爱期间。那时的眼神带着暧昧和试探,总希望表现出自己的好,也希望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期盼。结婚之后,这种眼光变成了欣赏,无论对方表现出什么,都不再挑剔和对比,而是先接受,有互相磕绊的地方,直接告诉对方,但是不会因为这些细节去肯定或怀疑对方的人品及品位。恋爱期间,遇到事情总是在思考这个人行不行,希望见微知著。结婚后,似乎更多的是体验理解对方心情。丈夫事业刚刚迎来转折,属于新的起步阶段,领域与我的工作有所重叠。有时他描述一些事情,我能看到此后将遇到的障碍,和他讲,他有时听有时不听,但我也不会因此动气和担心,因为知道有些事总要实践了才有经验,只是在生活上多关心,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这样的相处关系,让我想起手足情谊。对对方充分接受,又给对方留有空间和余地,并不强加干涉,两个人相互依靠,又相互独立。
上下铺住久了,有时和丈夫开玩笑说,我是睡他上铺的兄弟,这让我们的友谊又多了一个层次。我们之间彼此有时候也喊哥们,尤其是早晨,经常喊:哥们,快起。彼此照顾生活、聊人生的时候,也会说,哥们,这不成啊。这种体验让我很享受,也觉得有趣。这个作为我丈夫的人,不仅仅是一个爱我至深的异性,也是一个和我一同成长、探索生活的同龄亲人,这让我们的交际多了许多色彩。
读大学时学《诗经》,《卫风•氓》中,有一句“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在讲义资料中,有说一种版本的解释,是以兄弟喻夫妻,意思是夫妻两个人互不知心,被家庭中其他成员瞧不起。也许,多年夫妻之后,我们真的也就成了兄弟手足,男女之爱之上,多了亲情,多了友谊,如手和脚一样,共同维护着我们共同的家。
夫妻婚礼请柬上 的郁金香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