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最土校花”朋友圈爆红_见过世面的人,到底有多厉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55
导读

记得有期在讨论「忘情水该不该喝」时,她的表现让我印象特别深。 最后她用充满人情味的话说:“那曾使我悲伤过的一切,也是我最热爱过的一切。” 她很沮丧,好在母亲并没有“恨铁不成钢”,还安慰她说:…

最近重追《奇葩说》,先生彻底被90后哈佛女孩詹青云征服了。

记得有期在讨论「忘情水该不该喝」时,她的表现让我印象特别深。

开场时,作为反方,她先用朋友的口吻说:

“我不是不心疼受伤的朋友,而是劝大家,在你决定去喝这杯水之前,好好想一想,在你失去悲伤的同时,你可能还会失去什么?”

一句话娓娓道来,很博好感。

后来在结辩时,她从《西线无战事》的“死者的遗嘱不是要报仇,而是要永远不再有悲伤”,讲到《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没有悲伤,就不会有慈悲”。

又从反面用《美丽新世界》里:人人喝过忘情水的世界,虽然没有悲伤,社会看上去美好,但人人“只有活着,没有生活”来论证。

整场辩论引经据典,一气呵成。

最后她用充满人情味的话说:“那曾使我悲伤过的一切,也是我最热爱过的一切。”

戳中观众泪点的同时,也赢得满堂掌声。

谁也想不到,眼前这个瘦瘦高高的哈佛高材生,语言朴实、姿态朴素,完全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气质高冷的女学霸形象。

正如网友说:每当听詹青云开口说话,我觉得自己就该看书了。

的确,Smarty is the new sexy(有思想的人太迷人)!

詹青云用自己的实力与魅力,圈粉无数。

但如此优秀的她,和芸芸众生中的普通女孩一样,既没有赢在起跑线的家庭背景,也并非从小就是学霸。

她取得的成功,皆源自父母爱的滋养与“放手”教育。

她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母亲是高中英语老师,父亲也是工薪阶层,从小在一个拥有20000人的工厂大院长大。

小学时,学校只有两位老师。由于常常转学,那时成绩并不好。

“詹青云,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了”,“这孩子将来连高中也考不上,趁早送去技校吧。”

贪玩,开窍晚、成绩差,让人头疼,这是彼时的詹青云。

她很沮丧,好在母亲并没有“恨铁不成钢”,还安慰她说:“妈妈掐指算过了,你一定会成为好学生,就快了”。

作为教师,大多要求子女出类拔萃,詹青云的父母却能接受她的不完美,同时还满足她的爱好:

她热衷四驱车,父亲就卖掉沙发、茶几,把客厅腾出来布置赛道,任她呼朋引伴,玩得不亦乐乎;

玩腻了四驱车,客厅又成了家庭运动场,玩滑板、打排球,地板、吊灯弄坏了也无妨;

她爱看书,武侠小说等各种“闲书”都看,母亲干脆让她泡在书店看个够。

正如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起伏和轨迹。直到高二,她才拿了人生第一个NO.1的成绩,此后学习便一路开挂:

高考成绩全省前五,GRE成绩满分,

在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抛来的橄榄枝中选择了后者

并以全额奖学金入读了经济系,本科全优毕业

2013年以全额奖学金保送硕博连读

2015年以174分(满分180分)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法学博士

不过,即便是哈佛高材生,也难逃七大姑八大姨的相亲暴击:"什么时候带男朋友回来啊?"

她父亲说:“下次回来,你就说自己又换男朋友了。”

她的父母从来不画地为牢,给她设限,让她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结婚的时候结婚,所以詹青云才能在自己的时区里,跟随自己的节奏,从容向前。

如今社会的发展,人们都在追求快。

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更是马虎不得,本该属于孩子自由自在的童年,却背负着小小年纪不该有的压力。

除了校内学习的知识,课外各种培训班和兴趣课,家长们也不问孩子爱不爱,愿不愿,便催促着孩子去学。

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接触的,如今一股脑的奉献给孩子。

仿佛稍慢一点,就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求孩子马不停蹄的领跑。

其实,有时候不妨放慢脚步,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记得读过张文亮的一首诗: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流泪说:“人家已经尽力了!”

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好吧!松手了!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听到虫鸣,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明白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啊。

詹青云何其幸运,作为一只“蜗牛”。

她的父母没有让她快马加鞭奔跑,反而陪她欣赏一路风景。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的马飞,堪称男版“詹青云”。

初中的马飞,成绩差、逃学、看小说,被学校劝退,老师视他为眼中钉。

当全世界都否定他时,只有爸爸相信他:“当我儿子离开学校时,他会是全校最出色的人。”

人们嘲笑马爸爸异想天开:“煤球再怎么洗,永远也变不成钻石。”

后来的马飞,从缺根筋的差生,成为优秀的宇航员。

在儿女成长的路上,父母只需松土、施肥、浇灌、剪枝、然后静候花开,也许在不经意间,孩子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在这条长长的赛道上。

每个孩子因为体能不同,有些人在赛道上慢跑,有些人适合快走,也有一些停一下稍作休息再继续奔跑,方法有很多,唯独没有用短跑的速度,能跑完全程的。

而父母,在这场马拉松中可以说是陪跑的观众,孩子累了,递上矿泉水和湿毛巾;孩子跌倒了,跑过去扶起来,大喊一句“继续加油”!

正如心里学家霍尼所说:

每一粒橡树种子,都由能力自然地成为一棵橡树。同样的,每个人都由为自己生命承担责任的能力。

我们要做的,至少是要相信孩子破土发芽,冲破黑暗,茁壮成长!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