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
很多人喜欢自己泡药酒来滋补,
期待能治好一些病痛,
人参、枸杞、黄芪
听说是滋补或治病的就习惯性的
拿来泡着喝
(别说你家没做过 小编懂你们)
坊间流传的“药酒”
如果没有被正确使用
不但起不到进补的效果,
反而有人却喝没了命!
来源:综合自养生中国、JSBC万家灯火、广东公共DV现场、武汉晚报及网络等,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日,柳州60岁的蒋大叔在家中 服用含乌头碱成分的自制药酒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的情况。 随后,家人立即将其送至医院抢救治疗。
入院期间, 蒋大叔心脏曾停止正常跳动,经过医护人员高效有序的抢救措施,老人虽恢复了心跳, 但病情反复,经过医生的不懈努力,蒋某才脱离生命危险。
而这,并非独一例的药酒中毒事件。
- 今年9月,柳州五旬男子韦某误服药酒导致乌头碱中毒,随后出现了意识不清、心律紊乱、心跳衰竭、脉搏几乎为零的迹象,后经抢救转危为安。
- 2018年1月,广西桂林的丁某某在友人生日宴上,误服主家制作的外敷药酒后出现呕吐迹象,随后经人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 2018年5月,重庆某生日宴上,主家以自配药酒待客,致使15个人中毒送医,其中5人死亡!
泡药酒要小心,泡错可能出人命
前面所述的两例来自柳州的中毒案例,患者均是由于误服含有乌头碱成分的药酒所致。
之所以说是误服,是因为乌头碱本身是川乌、草乌、附子等药用植物中的一种有效成分,但因为其同时具有毒性,所以作为药物来服用要非常讲究剂量,医院在使用时都非常谨慎。
对于没有用药经验的普通人来说,擅自使用含有乌头碱的药材,肯定是致命的。
乌头碱轻度中毒表现为头晕、头痛,口舌发麻、四肢发麻;重度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不省人事等。
所以,不建议大家自己制作这类药酒服用。
三类药材不可泡内服药酒
- 有毒性的药材。 如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半夏、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青风藤等,这些药物药力猛,毒性大,适合外用,不可内服。
- 矿石类药物。 如雄黄、硫磺、朱砂、砒霜等,其含有大量的砷、汞等重金属,对肝、肾、脑损害极大。
- 水溶性较强的药物。 如蒲黄、五灵脂等,用酒来浸泡,不利于有效成分的萃取。
服用药酒,注意“三不可”
泡药酒并非药材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泡药酒。
自制药酒应事先咨询中医。中草药也要从医院、药店等正规渠道拿药,浸泡药材最好采用50度以上白酒,较易浸出药材有效成分。
有“奇效”的药酒要小心
服用药酒时,注意三不可
● 是有奇效的药酒不可盲目服用
如果某种药酒短期内有奇效,很可能加入了其他成分,切不可随意听信而购买服用。
● 是配方泡制不可随意
每一味中草药的成分都非常复杂,有些还具有很强的毒性,相互之间需讲究“君臣佐使”和配伍禁忌,尽量不要自制药酒。
● 是药酒不能当酒喝
药酒不单纯是酒,同时也是药,喝药酒发生轻度中毒时,容易被误认为是酒精的作用而麻痹大意,酒量好的人容易导致进入体内药量过大引起身体损害。
通过药酒来治病养生的方法因人而异
药酒不对症、不适量
都会对人体有害
每一种药酒,都有其适用范围
不能见药酒就饮
别用药酒养“酒瘾”
希望有泡酒习惯的老朋友们,别再轻信偏方、泡制“毒酒”了,如确实想喝,不妨尝试一下当世名医推荐的泡酒方,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哦。
此外,无论饮用何种药酒,药酒的饮用量以少量多次为宜,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
如多服含人参的补酒,可造成胸腹胀闷、不思饮食;多服含鹿茸的药酒,可造成发热、烦躁,甚至鼻出血等。
因此,如无特别标识,药酒的每天饮用量以10~30毫升为宜,在晚上进餐时或饭后饮用最佳。
如果饮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胸闷不适、头晕头痛、腹部疼痛、口唇或肢体发麻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到医院就诊。
这些人不适宜喝药酒:
酒精过敏、消化道溃疡、出血性疾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癌症、发烧、急性呼吸道疾病和术后的病人等。
此外,不会饮酒的人,也不必抱着养生的目的去学饮酒,因为药酒也是酒,不喝才最健康!
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