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因为公子哥儿、使奴唤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又不仅仅是如此。
贾珍、贾琏,也同样使奴唤婢,但也没像宝玉这样吧?中秋夜里,贾珍大家听到宗祠中传出长叹之声,他可并没有派小厮去查看吧?“贾珍酒已吓醒了一半,只比别人撑持得住些”,到底还是他来承担责任的。
宝玉呢,你见他承担过什么责任?与金钏儿调情,被王夫人发觉,金钏儿被迫出去、跳井自杀,宝玉呢,“早一溜烟去了”。晴雯被逐惨死,他只探望一回、倒一杯茶,就可以“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交代自己的良心了。那样爱黛玉,却从来没想过切实的结婚、自立等措施,只会自说自话地“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全然没考虑有家族败亡的可能,更不用说凭自己的力量养家糊口、抚育妻儿了。
宝玉这样不负责任,可是并不惹人讨厌。为什么?因为这个形象,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而仅仅是童年的片段。或者说,八十回中的宝玉,仅仅是一个不成熟、没长大的孩子。对一个小孩子,你能要求他怎么?
是的,他只是一个孩子。虽然已经与袭人发生过关系,他也没有提拔袭人地位的权力。袭人想获得晋升,还得自己想办法,谋求于王夫人。而宝玉呢,除了感情,他实在付出不了什么。
甚至他想出去逛街,不用别人说,自己就担心:“不好,仔细花子拐了去”。你听说哪个成年人,担心被拍花子的拐了自己去?
这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虽然生理上已近成熟,但是心理上,他从来没有接近成年人的水平。照顾一个小孩子,替他吹吹汤,以免他情急之下被烫了舌头,这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