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Chanel品牌诞生109周年。109年,足以令一个妙龄少女变成一堆白骨寄居在坟墓里,而Coco Chanel却永远都定格在了风情万种时,即使她成了一堆白骨依然被人顶礼膜拜。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它的不朽,一起和冷眼君来看看吧!
十年前,四部有关coco chanel的传记片问世,把这个从上个世纪开始便引领潮流的时尚教母放大到你我眼前。不过若你期望看到一个在巴黎叱咤风云、战无不胜的香奈儿,可能会有些失望,这几部电影放大的,毫无例外都是香奈儿女士的爱情生活。
不管是美国版《Coco Chanel》中已然成为时尚教母的香奈儿,还是法国版《时尚女王》里与举世闻名的“双C”标志离得最远的少女香奈儿,导演和编剧们似乎心有灵犀,不约而同选用“爱情”来为香奈儿独立而华丽繁复的一生做注。是巧合吗?自然不是,因为恰是爱情成就了香奈儿以及她的时尚帝国。
“Coco 就是‘Cocotte( 情妇)’的缩写”,曾坦荡荡说出此话的香奈儿,一生情人无数,靠着他们,她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并开店展露设计才华。她情人的名单和她建立的时尚版图一样辉煌,从英国巨富西敏公爵,到装饰艺术始祖Paul Iribe、俄国皇族狄米崔大公……这些不同文化背景和风格的恋人们不但给予香奈儿各种资助,更带来她取之不尽的设计灵感,最有名的便是那位以“有点脏、有点破”为穿衣哲学的西敏公爵。
西敏公爵的穿衣之道,在那个时代看来离经叛道、怪异十足,他不喜欢穿新衣服,只喜欢旧衣物的舒适与被穿戴过的感觉。他会跳进污水中故意将新鞋子弄脏,或是丢给佣人穿到让他感觉舒适再拿回来,他穿着有破洞的鞋子却要求鞋带必须熨烫平整,他随时随地看起来像一个懒散随意的平民而与英国“新富”的闪亮俗艳形成截然不同的反差。这种自我的、罕见而特别的品味给香奈儿带来全新的设计灵感,就像她其他的情人们带给她的灵感一样,可以说,香奈儿之所以成为香奈儿,她的情人们不无功劳。
然而这并不是一只爱情鸟,悠游在恋爱中的香奈儿一生未婚,她享受爱情吸收养分却并不被它所俘虏,在她把女同胞们从紧窄的女装礼服中解放出来之前她先解放了自己。她说还未有一个名字可以匹配Coco Chanel,也许聪明如她早已深谙爱情的国度比时尚的国度更为善变,于是她选择做自己,一面笃定地与情人们跳着舞一面玩转了整个时尚的舞台,将时尚和爱情结合得如此完美无缺。这样自我的姿态,恰和她那句名言不谋而合:潮流瞬息万变,而风格永存。
Coco Chanel的风格,就是永远做自己,即使在爱着的时候。
好了,最后再送上一个小八卦,那个让许多女人尖叫的Chanel 2.55 菱格包,前面暗格口袋的设计,据说正是香奈儿用来收藏情书的地方。
冷眼奢华观察站 | iLuxureport
唯物质主义精神家园,中国第一个用谷歌眼镜采访的自媒体
在微信上搜索iLuxureport,与主页君一起冷眼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