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搜索引擎,你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不用说,国内绝大数人想到的都是它。
PC时代,搜索引擎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流量分发入口,网民通过搜索再跳转至其他任何页面。那时,信息还未爆炸,资讯还未过载,网民对搜索的核心需求是“大而全”,产品追求 “加法为王”,信息越多、资讯越全、功能越满,越能留住用户。
然而进入移动互联网,用户对搜索的需求变得愈发多元。一方面,这已是一个信息严重过剩的时代,信息检索的体验变得和信息本身一样重要。另一方面,用户的搜索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场景化、细分化、专业化。
这个背景之下,一方面,我们看到PC时代的老牌搜索巨头,在移动时代努力转身,试图再度成为那个独大的分发入口,但依然延续 “加法为王”的思路,做功能堆叠、做资讯扩容、做商业变现;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更多小而美的移动搜索产品应运而生,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下,选择回归搜索本身、诠释 “少即是多”的价值。
现今,搜索已渗透到日常的方方面面, 对搜索的选择,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一个科技行业从业者,我始终认为,学会分辨产品好坏,并洞悉好坏背后的产品逻辑与对用户价值的思考,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所以今天,我们会对两款搜索APP进行对比评测:一款是我们熟知的主流搜索巨头,一款是近年正快速走入主流视野的年轻搜索产品——夸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分辨、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搜索工具。
1
搜索粘住用户 vs. 搜索用完即走
下图是我们刚刚打开APP看到的界面。
左边:除了搜索框外还将界面 近八成的版面用各种推荐、热点占据,每一条推广的文字和图的比例都不同, 看起来杂乱无章又让人一头雾水。而且作为搜索引擎,搜索栏竟然在最上面而不在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似乎我们打开的不是一个搜索APP,而是一个热点社区或类似的娱乐APP。
说完左边,我们来看右边。很明显右边干净清爽,只有LOGO和搜索框,没有其他任何附加内容。这样当用户点进APP时注意力不会被转移,不会发生心血来潮点进热点看了十分钟并忘记了自己本来想要搜什么东西的事情。
当我们打开一个搜索的APP,“搜索”毋庸置疑是唯一的目的,而进入后被多余信息干扰,不仅会降低搜索的效率,还会悄无声息地消耗掉宝贵的时间。所以在体验的层面,右边虽然填充的东西极其简单,但为用户体验的考虑却深刻、有心。
2
过度商业化的搜索 vs. 无广告的搜索
我们搜索无非想要个答案,然而事实可能不如我们所愿。
在左图中,搜索关键词后得到的结果的前两条竟然都是广告,品牌官网被挤到第三条。尤其第一条还带了产品价格等信息,稍不注意就可能点进广告,进了电商产品详情页。如果你的本意不是为了购买商品,那么很明显,这个误操作会耽误你很多时间。
我们再来看右图。第一条结果直通官网,第二条则罗列了该关键词指代的品牌的事件年表。无论你是想买东西还是想了解品牌,都能直接得到满足。没有广告干扰你的思维,也不用多费心思去辨认信息的准确性。
搜索的商业化其实没有多么不对,每个产品成长的必经之路都是商业化。但是过度的商业化,就已经把商业化本身往恶劣的一方放逐。过度商业化,这就意味着无视用户体验,导致我们很难找到答案、很难找到正确答案、给问题“难上加难”。过度商业化的搜索vs. 无广告的搜索,哪一种的舒适度更高?相信这一点,不用小编提醒,大家也能感同身受。
3
搜索结果存疑 vs. 搜索结果可信
我们都体会过身体突然的不舒服,例如头疼脑热、腰酸背痛。这种时候大部分人会采取的方案不是第一时间就诊,而是去搜索相关的症状试图寻找病理和病因。那么在不同搜索的带领下,我们会得到什么结果?
先看左边,搜索症状之后出现的依旧是广告,而不是“这个症状代表什么”或“这个症状应该如何就诊”。下一条结果也没提到相关的信息,只推荐了一个医生。再比如搜索“脱发怎么办”,甚至出现前面3条都是广告的情况,刷好久才能看到一条真正的结果。不管是从内容的质量上还是获取效率上,体验都不是很好。
我们再来看右边,搜索结果很明显帮你解答了你所搜索的症状的学名,而且还帮你科普了症状的解释、所属科室、应该检查的项目。根据页面信息来看,你还可以点其他的标签来查看更多关于该症状的描述或辅助诊断信息。如果真的想要就医或自诊,这才是患者最应该第一时间知道的知识。
在“离谱的搜索“和”靠谱的搜索“之间,我 “毫不中立“地向大家推荐右边的夸克。因为这不仅是搜索体验的捍卫,也是对自己的基本保护。
4
搜索的“加法为王” vs. 搜索的“少即是多”
大家都知道,这年头流行一条龙服务,你所需要的功能都集中在一个APP里塞得满满的。现在,主流搜索工具显然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把五花八门的众多功能全塞进了一个APP里。只是,它们大多和搜索本身没什么关系。
在左图中,点开下面的底部菜单,你得到了有整个版面那么多的复杂功能。收藏、历史等等还能理解,为什么钱包这种功能会出现在一个搜索APP中?很明显,因为创造这个APP的人,只想一味地罗列和堆砌功能,可知其对用户体验的思考,是缺乏的。
我们再来看右图,底部菜单只有短短两行功能,都和搜索本身有关。即使有其他功能,也都浓缩进这一个只占据整个版面三分之一左右面积的对话框中。没有臃肿的各种程序,没有自作聪明的帮你推荐各种分享地址,也没有附加和搜索本身无关的其他功能。
5
搜索引擎 vs. AI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技术是搜索APP的内核,而如何感知搜索引擎技术的差别,这可以写成很长的一篇技术文,因此,我想以简单的搜索过程,来向大家举个例。好的搜索引擎,懂得“猜”你究竟想要什么。
按照上方提到的(主流搜索引擎)的搜索体验,大家的感受应该是“平淡无奇“,这确实是传统的搜索引擎所带来的搜索体验:输入问题——点击搜索——搜出页面——筛选页面——获取有用信息。
而下方(夸克AI搜索引擎)的搜索过程,都能去掉“过程“二字了,很明显,在搜索的词还没打完的时候,夸克AI搜索引擎就已经提前将你想搜的关键词罗列了出来,你可以直接点击,把搜索的高效性提升至极致。
且使用夸克APP,点击过后会出现搜索结果,这也是AI搜索引擎帮你做的一部分:把很多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页面过滤掉,隐藏匹配程度一般或较差的结果,将标题似是而非的文章屏蔽。当“搜索引擎”遇上“AI搜索引擎”,毋庸置疑后者代表着更强大的搜索技术和更优质的搜索体验,夸克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已然成为先行者。
怎样的时代,就会孕育怎样的产品。PC时代信息分散,于是有了搜索引擎做信息聚合与分发;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资讯膨胀、内容过载,有超级APP诞生试图做超级流量入口,也有像夸克这样的“克制型产品”诞生。
如今几乎人人患有信息焦虑,对比不断做加法的各大产品——尤其是搜索产品,夸克的存在像个“异类”。它轻便简洁、去除冗杂设计、拒绝臃肿信息流、没有任何广告,在回归搜索的纯粹之时,亦不忘探索更新、更强的未来技术。
“异类”夸克,被科技行业的众多意见领袖不断翻牌安利,被同行从业者持续看好,收获了一批忠诚用户。在众多产品因“臃肿”被拒之门外时,夸克用“极简”,从小众极客、科技圈层突破,并快速进入泛大众视野,这无疑给了我们更多关于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启示————好的产品,只增加技术,不增加其他;只专注体验,不触碰底线;只为用户服务,不为广告服务。这不禁让人觉得:
搜索APP,只要一个夸克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