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张歆艺和袁弘参加了一档真人秀。节目上两个人吃火锅聊天,聊到了一双99块钱的小白鞋。
在上学时期,张歆艺的妈妈告诉她,只要她考到多少名,就会给她买想要的小白鞋。于是张歆艺努力读书,终于考到了那个名次,她说“我从没那么用功地念过书。”
可是,她想要的小白鞋,妈妈没有给她买。
“你好好学习,考好了妈妈给你买白色球鞋。”
“你好好吃饭,吃完饭妈妈让你看一集电视。”
“你好好睡觉,爸爸给你买玩具。”
“不哭了,不哭了,不哭妈妈给糖吃”
“你先自己玩一会,爸爸忙完了就跟你玩。”
有时候,我们为了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做某件事情,或者想要暂时安抚孩子,会对孩子做出一些承诺。但是,当孩子按照约定,努力达到了我们的要求时,我们却食言了。
轻易许下承诺,又随意忘记或者毁掉约定的父母们,恐怕不知道,小小的食言,却会给孩子的一生留下巨大的遗憾和伤害。
小时候没有得到,长大后拼命补偿
张歆艺妈妈没有按照约定给孩子买她心心念念的小白鞋。所以那个时候,张歆艺就立下誓言,等自己长大以后,自己挣了钱,要给自己买很多很多的白球鞋。
现在她终于做到了,家里的鞋柜至少有几百双鞋,也正如当时立下的誓言,拥有了“很多很多”的白球鞋。
她买了很多很多的“白球鞋”,真的能弥补自己当时的遗憾吗?换句话说,需要弥补的,真的是白球鞋吗?
不是,真正让她“受伤”的或许不是没有买球鞋这件事,而是没有得到尊重。而她真正需要的,也不是很多很多的球鞋,她需要的,是家长的尊重。
一次小食言,也许就会让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
小小妈妈答应给孩子如果好好把饭吃完,第二天就会给她买一个喜欢的发卡。小小听了很认真地吃完了饭。
可是第二天,没有收到发卡的小小问妈妈:“妈妈,我的发卡呢?”妈妈回到:“什么发卡?”小小有点着急:“你答应我要给我买发卡的!”说着开始又哭又闹。
看到小小发脾气的样子,妈妈也发起火来:“因为你发脾气,对妈妈这个态度,所以发卡不能给你买了!”听到这里小小既生气又委屈,自己跑到房间里哭了起来。
站在大人的角度,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发卡就大哭大闹,小题大做!
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这确实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一个小小的发卡,却是年幼的孩子心里最渴望的东西。而他们最信任的家长,却没有放在心上。
在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中,孩子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事情他们无法做决定,他们需要听家长的,即使家长做了约定又反悔,孩子们也无法改变,面对这种情况,孩子们只能无助、委屈、愤怒甚至绝望。
家长们可能会觉得,孩子懂什么,转头就忘了。家长可能会忘,但是这些感受,孩子们忘不了。
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需求不会得到重视,他们会难以轻易相信父母,而且也会容易发脾气,他们不是因为得不到满足而生气,他们是因为父母根本不在意而生气。
不少人小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即使过了很多年,提起那些事情还是会觉得很“委屈”。而有些人,这些事情的影响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性格,一位朋友说,她现在面对别人的承诺会表现地特别偏激,即使是再小的事情,如果对方做不到,她就会瞬间爆炸。
这样的性格,不就是因为小时候积攒了太多的失望吗?如果连父母都难以信任,信任别人也会变得很难。
孩子也会失信于人
当家长一次次失信于孩子,孩子慢慢就会变成家长的样子。
小小后来也学会和妈妈约定,妈妈如果不让她看电视,她就会告诉妈妈:“我看完这集就不看了。”可是看完一集还会继续看另外一集。妈妈说孩子说话不算话,小小就会顶嘴“妈妈也说话不算话。”
很多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很小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很重要。而我们遵守和他们的约定,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所以,对待孩子,做不到的不要轻易承诺,承诺了的一定要去兑现。
如果出现突发情况,没有办法兑现承诺,也要及时和孩子沟通,跟孩子表达歉意、说明理由、重新约定时间。没有办法遵守原来的约定,孩子肯定会有一些失落,甚至会有一些情绪,理解孩子、陪着孩子,不要因为孩子有情绪而批评孩子。
比如如果遇到类似于小小和妈妈的情况,忘记了跟孩子的约定,孩子提醒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跟孩子道歉:“妈妈非常抱歉,答应给你买发卡,今天却忘掉了。妈妈知道你肯定非常失望。不过妈妈保证,妈妈明天一定给你买,为了避免忘记,妈妈会在手机上设置备忘录。你明天也可以提醒妈妈。”
如果曾经已经失信于孩子,找个时间和孩子道歉,但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原谅自己。
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想要孩子变得优秀,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
歪歪兔情智乐园家庭早教包根据关键期理论研发,让您更了解孩子,不错过孩子的每一个关键期,给您更科学、轻松的育儿方式。1对1育儿老师,更实现了育儿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