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不知道爱是什么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当她第一次被家暴时,她自我洗脑:“打我也是爱”。
身体受伤之前,她的心灵早已伤痕累累。或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曾受到过这样的精神摧残。
69岁的陈阿姨是一个被家暴折磨大半生的平凡女性。因为家庭、因为孩子,她在暴力环境中一直摇摆不定,忍气吞声至60岁。最终,她决定不再忍受愤而离家出走。
对她而言,离开,生活依旧是困苦的延续。一个已过花甲之年,长期被家暴控制的女性,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工作,没有钱,没有人可以依靠与求助。为了生存,她摘过棉花,看过大门,过着像流浪者一样的生活。因为长年的暴力影响以及繁重的生活压力,她身体每况愈下直至半身瘫痪,最终丧失劳动力。
由于法院没能进行家暴认定,她不惜付出净身出户的代价,选择协议离婚。她说:“我死也不做他们家的鬼。”
没有经济来源又无人赡养的她只能寄居在好心人家里,生活十分窘迫。如果当初我们及时伸予援手,是不是又会不一样?
其实,社会组织一直在努力。2016年,腾讯公益就做过一个关于家暴的项目,叫《给她们无暴力的未来》。援助的案例中,有这样一些人。她们因为家庭、因为孩子、因为种种考虑在家暴的深渊中一次又一次的挣扎,时时刻刻都在渴望摆脱暴力。
截止2019年8月5日,“给她们无暴力的未来”项目共筹得爱心款项1103151.17元,服务80人次的受暴妇女儿童。为了能让更多的受害者摆脱家暴的阴霾,从法律、心理、医疗等多方面得多及时的救助,现“给她们无暴力的未来”申请项目延期筹款。
除了身体上的疼痛,有的时候,精神暴力精神暴力是肉体暴力之外的另一种暴力,又名“软暴力”。 PUA、家暴新闻火热的当下,施暴者受到全社会唾骂。但家庭精神暴力的话题似乎并没有被大家关注。
你以为谩骂、指责才是精神暴力?其实,忽视,不平等的对待,甚至无心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对你的家人施加精神暴力——“我怎么生下你这个笨小孩。”“你弟弟学习不好都怪你。”甚至全家孩子都有的礼物唯独漏掉了你,这都是家庭精神暴力。
一项名为“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的研究结果显示,65.3%到65.9%的家庭会出现丈夫(或妻子)不理睬妻子(或丈夫)的现象,22.3%到29.6%的家庭会出现丈夫使劲关门或摔东西的行为,有23.8%到28.9%的家庭会出现丈夫辱骂妻子的现象。还有19%到21.7%的家庭中,丈夫会威胁要打妻子。
不仅是妻子,孩子也会受到影响。目睹过家长遭受精神暴力的孩子,内心会被打上一辈子的烙印。若是女孩子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她在未来择偶时会对男性失去期待,消极面对婚姻;而男孩见此状态,则可能产生一种“家庭精神暴力太正常了”的错误观念,在自身埋下家暴的种子。
2020就要来了,“爱您爱您”,在这个美好的年份,让我们把更多爱留给身边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