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选人产生,非遗文化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非遗文化进校园越来越普遍,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从小画师笔下入手吧。
文尾还有现教特约美术名师,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高级教师、北京市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学员王爱平老师的“手把手”指导创作非遗主题作品的窍门,一文get。
西游记(皮影戏)
李墨涵(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辅导教师:王苹
中国昆曲
卢秋羽(大兴区第二小学)
辅导教师:杜鹃
门神
许冉(西城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辅导教师:刘佳
时间之轮(扎染)
陈羽曦(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
辅导教师:苏浩男
兔儿爷(泥塑)
纪雨艾(西城区复兴门外第一小学)
辅导教师:刘倩倩
八仙过海——汉钟离(面塑)
米茜(房山区窦店中心小学)
辅导教师:常乐
迎鼠年(双色剪纸)
马文娱(大兴区北臧村镇马村小学)
辅导教师:杨雪飞
玩传统游戏 承非遗魅力
周璇(西城区厂桥小学)
辅导教师:吴宁
引导孩子
做非遗文化的传承人
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通过丰富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和热爱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我们特有的方式——美术表现,去推进非遗的传承。
要做非遗文化的传承者,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对于非遗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小学生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少都有所接触,但了解得不够深入。所以,要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者,首先要学习了解和体验,建立非遗“信息库”。可以引导学生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如:“走进非遗”,通过搜集资料、现场参观、参与活动等丰富的形式,选择并深入了解一二个自己身边或感兴趣的非遗文化,并收集整理图文、实物、音像等资料。然后是充分地交流,主题可以是:“我讲非遗”或“我演非遗”等,激发起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有了丰富的认知和信息资料,美术表现就有了抓手。在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创作时,可以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可以通过绘画、剪纸、立体造型、多种材料制作、装扮等丰富的形式进行创作。在造型表现时,可引导学生对非遗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场景进行创作,既可以表现非遗的整体面貌,也可以表现部分,更可以利用夸张的方法将重点放大。在创作时既要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也要注重非遗中美术元素的特点,例如民族传统的图案、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等。
开启学生们了解非遗、传承非遗的兴趣,让我们共同为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出一份力。
来源:现代教育报
策划:王小艾
图片:学校供图
编辑:现教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