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鲁迅,尽知当下人的焦虑百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28
导读

古代传统里的糟粕有多可怕,鲁迅先生借由“狂人”之口,写尽了赵贵翁、古久先生、大哥等周围人对他的精神压迫,以至产生了“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的恐惧妄想,最终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鲁迅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鲁迅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他和他的作品,构成了一种精神和象征,但近年来也有一种声音,说鲁迅先生的思想已经过时,教科书里不应该再有他的作品,甚至有个别人开始否定甚至诋毁他。

笔者近日重读了一本由山东画报出版社推出的《鲁迅小说全集》,深感鲁迅先生的文字仍然穿透纸面,充满了力量,不仅从中看到了先生的坚毅,更对当下中国人的焦虑百态,有了新的体悟。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古代传统里的糟粕有多可怕,鲁迅先生借由“狂人”之口,写尽了赵贵翁、古久先生、大哥等周围人对他的精神压迫,以至产生了“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的恐惧妄想,最终发出“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救救孩子……”等呼告。

同样,《白光》里的落第文人陈士成、《孔乙己》里的迂腐书生孔乙己、《祝福》里鲁四老爷家的佣人祥林嫂、《离婚》里的农村妇女爱姑、《孤独者》里的现代知识分子魏连殳、《长明灯》里的“疯子”等人物,虽然各自面对的情况都不一样,却在相同的旧式传统压力下,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当下有不少人热衷“国学”,甚至还把孩子们送去学,但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应该交些什么?恐怕学的人不明白,教的人也不甚清楚。

那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呢?在笔者看来,还是一种社会焦虑,幻想着从“国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元素,但实际上只是鲁迅先生痛斥的“仁义道德”的翻版,最终归于无用。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药》

“看客现象”是鲁迅先生着力描述的丑恶行径,从老栓的眼睛看过去,这些麻木的看客真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而他们对身患重病的小栓的冷漠,也是一脉相承。

同样,《明天》里围观单四嫂子、宝儿母子悲剧的王九妈、蓝皮阿五、咸亨掌柜、红鼻老拱等人,《示众》里围观巡警和穿白背心男人的胖孩子、秃头、小学生、长子、老妈子、红鼻子胖大汉等人,都是非常典型的看客,他们并不关心事情本身,只是去凑个热闹,图个自己的好奇心满足罢了。

这一点在现今的中国人身上,仍然有其影子,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必然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人,全然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这样的“看客”,实在是一种令人叹息的悲哀。

方玄绰近来爱说“差不多”这一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似的;而且不但说,的确也盘据在他脑里了。他最初说的是“都一样”,后来大约觉得欠稳当了,便改为“差不多”,一直使用到现在。

——《端午节》

“差不多”“都一样”,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方玄绰这类凡事鸵鸟战术的旧知识分子,显得可笑、糊涂,不仅对别人的事情不闻不问,对涉及到自己的事情,也麻木不仁。

同样,《在酒楼上》里的新知识分子吕纬甫,张口闭口都是“无聊的事”,一眼看去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办事情也是“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活脱脱也是个“差不多”先生。

当下的“差不多”先生、女士也很有市场,表面上看似没什么差错,但这种态度却是对生活的消极对抗,也是对未来没有信心的表现,应该说,找回自信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我们女人怎么样?我们女人,比你们男人好得多。你们男人不是骂十八九岁的女学生,就是称赞十八九岁的女讨饭:都不是什么好心思。‘咯支咯支’,简直是不要脸!”

“我不是已经说过了?那是一个光棍……”

——《肥皂》

“咯支咯支”是一个拟声词,由一个光棍调戏十八九岁讨饭姑娘的话,四铭去买了一块肥皂,却因被女学生骂了,回去迁怒于儿子,引发太太不满,进而又被道统嘲笑,鲁迅先生在笔墨间,对这种内心淫邪却道貌岸然的人,充满了鄙夷。

同样,《高老夫子》里的无赖高尔础,原本只是想去女校看女学生,结果却因无才无能当众出丑,又转而跟牌友骂起了新式教育,教务长万瑶圃也是一路货色,肚子里都是男盗女娼。

我们现在常说的“中年油腻男”,不仅一肚子脏水,平日里更是大谈荤段子,更是借饭局、酒局占年轻女人的便宜,不能不说确实很猥琐啊!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一件小事》

撞了人,没有其他目击者,而且被撞老人还可能会讹诈,人力车夫还是坚持要去帮助老人,这么个正直、善良的小人物,是鲁迅笔下少有的,但也衬托出了作为客人的“我”,遇事躲避迟疑的冷漠。

我们身边当然有很多像人力车夫这样的本分人,但像“我”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出了事就想着逃避责任的,也是大有人在,这是责任问题,更是一个人的良知问题。

掩卷沉思,《鲁迅小说全集》里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字都在提醒着我们,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旧有的恶俗重现,从今天起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栋梁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