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误导了多少人?长期挨打的孩子有缺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05
导读

即便是发现了,他估计也会认为:“我从小也整天被打,现在不还好好的,哪里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若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这种缺失在他们长大后也很难弥补,部分孩子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通俗来说,他们会有“…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误导了很多人?孩子做错事、不听话了,部分父母不问缘由,二话不说就是打,他们认为孩子被打老实了才会一辈子听话、孝顺父母,其实不然。

由于从小被父母打骂,小李长大后认为孩子只有靠打才能管教好。因此,当儿子犯错,如打碎花瓶、把房间弄得乱糟糟时,他都是“撸起袖子”就动手,儿子在他的打骂下也确实变得收敛了很多。

随着时间流逝,小李的儿子转眼就12岁了,但这个时候的他俨然是学校里的“小霸王”,还“声名远扬”至隔壁学校。小李很苦恼:“这孩子小时候明明很懂事,怎么长大了就成这个样子了?”而另一边,小李的儿子是这么想的:“凭什么只有我从小就挨打挨骂?我遭遇过的,别人也要承受。”

小李可能想破头都不会意识到,儿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即便是发现了,他估计也会认为:“我从小也整天被打,现在不还好好的,哪里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父母不能因为自己曾被“棍棒教育”,就把这一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长期挨打的孩子会有什么缺陷?长大这3个缺陷不容忽视

心理畸形

心理畸形,也就是孩子所获取的信息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经大脑转化后在心中形成错误的认识,导致心理发生消极变化。父母的“棍棒教育”会让部分孩子认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最优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变得自闭、阴暗、有暴力倾向,这种意识会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是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性格缺失

每个人的性格或多或少都会受心理意识影响,而当一个人的心理出现问题时,性格也会有所转变。上述中,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因为父母的“棍棒教育”变得畸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不健康,孩子的性格就有可能因此变得敏感、偏激、暴躁、爱钻牛角尖。这是很不利于他们成长发展的,严重的甚至会有人际交往障碍。

没有安全感

或许会有人说,安全感自己给的才可靠,这个说法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与底气时确实能够让自己安心;

不对是因为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是无可替代的,他们小的时候需要依靠父母、从父母身上获取安全感。若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这种缺失在他们长大后也很难弥补,部分孩子就会变得没有安全感,通俗来说,他们会有“脚踩不到实地”的感觉。

现在有很多与育儿相关的书籍、资料,父母可以选择科学、权威的进行学习,科学育儿才是硬道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