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IT » 正文

iPhone将砍掉刘海,面容ID和屏下指纹你更喜欢哪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94
导读

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之下,屏下摄像头还仅仅是工程阶段,不能达到量产上市的要求,苹果想要砍掉刘海,就一定要放弃结构光。 而苹果在今年3月份还递交了屏下Touch ID的专利申请,现在已经获得了这一…

“全面屏”这一概念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兴起到普及,如今在千元机市场都已经采用了全面屏的设计方案。所谓的全面屏,就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

当然,全面屏也伴随着很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之前手机正面的指纹传感器、听筒、还有前置摄像头,这些元器件应该如何安放呢?

为了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厂商们用屏下指纹解决了指纹识别放置的问题,微缝听筒和屏幕发声技术解决了前置听筒的问题。

但唯一剩下的,最最难处理的就是这颗无处安放的前置摄像头了。为了“解决”前置摄像头,厂商们想了无数种办法。

最早期的小米MIX是将摄像头放在了手机“下巴”上,这样一来需要自拍或者视频聊天的时候,需要将手机倒立。这样的解决方案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而且在如今厂商们都在比拼谁家手机的“下巴”更窄的市场上,这样的解决方案显然不行。

之后的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异形屏,比如刘海、水滴、挖孔等造型来安放前置摄像头。但是有很多小伙伴表示自己是强迫症,不能接受不完整的屏幕。

当然,还有一种方案,就是机械结构,升降式前置摄像头。优点是不破坏屏幕完整性,缺点就是机械结构太重,而且容易产生积灰、不防水等问题。

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升降式前置摄像头的解决方案已经失宠,近期发布的荣耀V30系列、Redmi K30系列、vivo X30系列,还有即将发布的OPPO Reno3 Pro、realme X50都采用的是打孔屏的解决方案。

厂商这样选择的原因也非常简单,5G功耗更高,所以需要更大的电池,同时内部集成的元器件更多,因此不能选择本身就非常占用机身内部空间,也更重的机械结构。

当然,不管是哪种解决方案,其目的都是尽量减小前置摄像头带来的影响,给屏幕更加完整、更大的显示面积。

目前安卓阵营的全面屏解决方案已经换了好几种,苹果这边却依旧不为所动。从iPhone X到XS再到如今的iPhone 11 Pro,这三代iPhone放在一起大家都无法区分前面板究竟有什么不同。

苹果保守的外观设计策略也遭到了很多争议。有的用户说苹果不思进取,就是告诉用户“爱买不买”的心态。也有用户表示苹果的刘海屏+3D结构光就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苹果的面容ID的确非常先进,在首次设置面容ID时,原深感摄像头会将3万多个肉眼不可见的光点投射在面部,并且通过红外镜头读取点阵图案,随即绘制出深度图。

虽然其他厂商也支持人脸解锁,但是与iPhone在技术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可以理解为iPhone是3D人脸识别,不容易破解,其他大部分厂商是2D人脸识别,容易被破解。

面容ID很安全,而且拿起手机看一眼就解锁的体验也深得很多用户的喜欢。但是不可否认为了实现面容ID所使用的“刘海屏”是对于美学的让步。

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之下,屏下摄像头还仅仅是工程阶段,不能达到量产上市的要求,苹果想要砍掉刘海,就一定要放弃结构光。那么苹果会这样做么?

其实没准还真的有可能。最新发布的MacBook Pro 16英寸上的Touch ID就使用了光学指纹传感器。

而苹果在今年3月份还递交了屏下Touch ID的专利申请,现在已经获得了这一专利。从专利描述上看,苹果会在这个专利的基础上,把那种真实的物理按压的效果运用到屏下Touch ID中,进行按压的物理反馈模拟。听起来有些类似iPhone 7、iPhone 8的home键,MacBook的触摸板一样的效果。

有消息称屏下指纹技术将会在未来运用到自家产品上,最先使用这项技术的将会是Apple Watch,接下来是iPhone。

如果iPhone用上了屏下摄像头会变成什么样呢?小编也开了下脑洞,P了些iPhone的图片供大家乐呵。

水滴屏+屏下指纹的iPhone XR2:

或者是根据iPhone 12渲染图制作的无刘海屏下指纹版:

这样的效果大家还满意吗?我们再来看一组:

今天还有细心的博主观察了Apple支持的官方微博背景图。

在这背景图中两人所持的手机是没有刘海的:

不过后来苹果又临时换成了有刘海的iPhone图片,很多网友都表示当时保存了无刘海iPhone的这张图片:

还有网友脑洞打开,说照片中的这两个人是没有刘海的,是不是在暗示iPhone新机要砍掉刘海屏设计。

不管怎么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为了去掉刘海就要舍弃结构光,你希望未来iPhone搭载屏下指纹呢?还是继续使用结构光呢?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