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云游小生
来源 | 碧读好书指南(ID:renshengbidu)
结尾曲:杨明煌,辛晓琪,林隆璇 - 用尽一生的爱
台湾作家李敖曾经说过:
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有时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信你的解释,朋友无须你的解释。
生活是一条河,河里有鱼,也有虾鳖蟹蚌。有时候不是自己做的不够,而是遇的人不对。
你一走出门,就有人说你美,有人说你丑;有人说你轻浮,有人说你老套。
别人的嘴,长在他们身上;我们的心,长在自己身上。
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把自己演成了别人的配角。
01
不解释,是一种涵养
被人伤害了不说,是一种善良;被人诋毁了不说,是一种涵养。
季羡林先生为学界耆宿,受人爱戴,曾被誉为“国学大师”。
有一次他和臧克家在小饭馆吃饭,隔壁桌一个妇人带着孩子吃饭。吃了一会,妇人把小孩放在板凳上,自己去卫生间。
小孩伸手去抓桌子上的花生米,谁料一滑,摔倒在了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季羡林赶快把小孩抱起来,小孩妈妈刚好从卫生间出来,见状不由分说大骂:“一个大人怎么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我跟你没完!”
季羡林默默的回到座位上,没有说话。
周围的人看不下去了,告诉那个妇人:“是你家小孩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他,你却骂人……”
妇人灰溜溜的走了。
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你明明被人误解了,她还那样骂你,为什么不还嘴?”
季羡林笑了:
“大家都看着呢,何须解释。再说,和一个骂你的人还嘴,接下来是无休止的争辩,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大家都看着呢,何须解释。再说,和一个骂你的人还嘴,接下来是无休止的争辩,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有时候,不是你做的不够,而是遇见的人不对;不是你牺牲不够,而是对方不懂知足。
遇见这样的人,只需让清者自清。不与烂人争辩,不和烂事纠缠。
这是一种胸怀若谷的气度。
胸中有丘壑,眼里映山河,自己持桨,才能做自己生命的摆渡人。
02
不解释,是一种气度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听人常常夸赞老子,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看到老子不仅其貌不扬,住的地方老鼠成群。
士成绮就说:人说你是圣人,我看是老鼠还差不多。
老子默然,低头继续读书,并不理他。
第二天,士成绮又来找老子道歉。老子却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
你说什么,是你说什么,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是人生的智慧,更是一个人的坦荡、从容与清明。
社会是个大染缸,只要身在其中,难免有各种言语。
我们之所以不为外人所动摇,不为言语所迷惑。那是因为,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只会无谓的消耗自己。
不让别人的嘴干扰自己的生活,不用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取悦那些攻击我们的人。
03
不解释,是一个人内心的强大
有一些人经常趁韩寒睡觉的时候,故意拍他的丑照发微博。知情的朋友告诉他,他却无所谓地说:“困嘛,你叫我怎么能睡得玉树临风?”
朋友说:“面部表情是其次,关键是你团着身子睡,手还一直塞在自己的裆部,这个猥琐的动作绝对是破坏网友心里的形象。”
韩寒怼道:“我又没把手塞在网友的裆部,我碰了自己的鸟,关他们鸟事。”
这世上,归结到底就只有两件事: 一件是“关你屁事”,一件是“关我屁事”。
看似粗俗,却能解决生活中大部分的纠缠与烦恼。与其活在别人的跟里,不如活在自己的心里。
正如作家冯唐所说: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活的精神自足的人,没有功夫,在意别人的品头论足;过的无聊烦闷的人,才有闲时间,对别人指手画脚。
我们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解释;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配得上你的解释。
如果每个人都理解你,你将普通到什么样子!
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荒芜了自己的精力。你的人生,要留给值得的人,和值得的事!
04
不解释,是真正的放下
天上的星星从没变过,只是看星星的人心情在变。人世间的事,往往只是放下执念。
放不下的都是枷锁,离不开的都是牢笼。
《菜根谭》有言: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人间有烟火,山河虽远阔,余生却很短。最终我们要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即使这个世界里磅礴大雨、电闪雷鸣,我们依然想做一个淡然自若、拥有自己人生的那个掌舵者。
忽略外面的杂音,做你自己。
不解释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无畏无惧!
你要相信:自己的人生,无需向任何人解释。
作者简介:碧读·云游小生,本文来源:碧读好书指南(ID:renshengbidu),好书像碧玉一般珍贵!我们旨在提供高品质必读好书资讯,帮助每个人读到好书!
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文章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