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提拔一人,不但为关羽报仇,还为诸葛亮出了一口恶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89
导读

然后刘备是一个仁慈善良的人,在战火连天的三国时代,刘备这种仁德的性格是不可取的。刘备曾经在暗地里提拔了一员猛将——王平。 刘备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晚年时期,因为情义,刘备攻打东吴,以告慰关羽的在天之灵。在一…

在古代社会,掌握着国家主权的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以及巩固统治,通常会采用一种办法来平衡朝廷势力。 不仅在古代封建社会如此,在现代国家也是这样。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一段时期特别典型——三国时期。

刘备的性格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无法比拟的文学价值,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三国中,最懂权衡之术的便是东吴的孙权。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孙权与其他人相比在这方面有很突出成果。 曹操更称得上一个有远见的人,因为曹操懂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刘备是一个仁慈善良的人,在战火连天的三国时代,刘备这种仁德的性格是不可取的。因为他这种性格,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事业拱手让人。

刘备的意图

尽管这样,但不可否认刘备身上有许多读者可以学习的地方。仔细研究过刘备的人都知道,刘备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刘备打下江山,建立了蜀国,成为一代君主,甚至可以称他为一代明君。给予他这样的评价是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比如,刘备曾经在暗地里提拔了一员猛将——王平。刘备的意图非常明显,希望王平能够帮助下一代皇帝巩固统治。

重情义的刘备

刘备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晚年时期,因为情义,刘备攻打东吴,以告慰关羽的在天之灵。刘备复仇心切,忘记了诸葛亮对他统一天下的谋略,差点失败。《出师表》中, 诸葛亮曾经说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总结

由此可知,刘备的宏伟志向是:兴复汉室。诸葛亮非常聪明,他一眼就看出魏延不是一个好人。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刘备,刘备思考之后,认为不能将国家重任交给他。就提拔了王平。王平是曹操手下的士兵。在一场战争中,曹操失败了,王平被刘备抓获,为了保全一条性命,王平跟随刘备作战。因为这样的背景,王平不应该被重任。 但是,刘备反其道而用之,重用王平。事实证明,刘备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因为王平平定了魏延的叛乱,并且击退了曹爽的十万大军。所以刘备的优点在于拥有一双识人的慧眼。提拔王平,不但为关羽报仇,还为诸葛亮出了一口恶气!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