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在各大战争中签订了各种不平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有一部分是原因是慈禧太后专政,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光绪皇帝的软弱无能,什么都听慈禧太后的,没有一点主见。在一八九八年时期,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认可,变法的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后来,变法被慈禧太后阻止了。
原来,变法当中有一个提议,就是从慈禧太后手中收回政权,这样一来,慈禧太后怎么还能够允许变法的继续。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太后便把光绪皇帝囚禁了起来,不许他再插手朝中的事情,更不允许和一些大臣有机会见面。
义和团运动兴起
戊戌变法失败后,义和团运动趁势兴起,最初的时候慈禧还曾派大量的军队镇压,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毕竟义和团属于流动性、机动性较强的队伍,虽然在军事实力上不如清政府的正规军,但架不住作战灵活,所谓此消彼长就是这个道理。
以当时义和团的状态,就是用造反的形式为老百姓谋取一些“福利”,提高以往的“待遇”,显然义和团并没有太“高大上”的意向。尤其这支队伍中的组成人员,都是以农民为主,世世代代接受封建帝王的统治,有些思想已经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最重要的,姑且不论光绪皇帝是否有实力趁乱将慈禧太后杀掉,仅光绪皇帝自身的能力和魄力而言,他就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四岁就继位入宫的光绪皇帝,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
纵观光绪皇帝的一生,他从未表现出一个君王的气魄,也一直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下。但是显然,这也不能全部怪光绪皇帝本人,因为他的运气实在太糟糕了,光绪皇帝正赶上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妖孽的几个掌权太后之一。
二、 不能杀,百善孝为先,光绪与慈禧的关系在外人眼中那就是“母子关系”,如果光绪杀了慈禧,那就是弑母。背上这个骂名,光绪的地位不保。三、 不愿杀。被软禁在瀛台的光绪帝,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后,可能真的已经心灰意冷,不愿在做反抗了,抱着反正自己还年轻,慈禧管理的也不错,自己就先休息休息,慈禧死了,反正皇位还是自己,但哪成想自己却先行一步了。
正因为有以上的诸多不可能,任是谁也不会愿意接这个“烂摊子”,所以,慈禧和光绪在外面风光地“度假”了三个月,而后安全回到北京继续执掌朝政。历史不能加速或改变它的进程,但它必定会按照发展规律而呈现给后世之人最终的结果,所以,那些“如果”都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