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世界为什么钻地弹道导弹东风-15C有多强呢?看完涨知识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90
导读

我军“东风–15B”导弹的头锥也采用类似的设计,“双头锥”弹头由于形状细长、尖锐,加上高精度具备深度侵彻能力和对岩层、坚固混凝土层有剪切功能,当导弹进入到末端攻击时在6~8马赫的高速度下(重力加速度…

实事求是的说,“东风–15C”近程弹道导弹(射程700公里)并不是世界上首款“钻地式”弹道导弹,在它前面有美军的“潘兴Ⅱ”型中程弹道导弹和我军的“东风–15B”近程弹道导弹,“东风–15C”只是目前侵彻地层能力最深的弹道导弹。

已经根据《美苏中导条约》销毁了的“潘兴Ⅱ”型导弹,它的弹头采用“双头锥”设计,就是在弹头主锥体上再加一个头锥(图片中银白色部分),小前头锥采用高硬度“镍钴合金钢”制成,可以穿透花岗岩层、500标号水泥混凝土……这类加固型“硬目标”。

根据测试“潘兴Ⅱ”弹头可以穿透30米的混凝土层……也就是说它当年要打击的就是苏联深地下掩体、指挥所、地下弹药库……之用。

我军“东风–15B”导弹的头锥也采用类似的设计,“双头锥”弹头由于形状细长、尖锐,加上高精度具备深度侵彻能力和对岩层、坚固混凝土层有剪切功能,当导弹进入到末端攻击时在6~8马赫的高速度下(重力加速度会产生极大的动能),深入地层的效果犹如一柄大锤砸钢钎一样!

1990年代后随着各种型号的钻地航弹出现,以前那种在30米地下的“地堡”已经不安全了,有能力的国家开始往更深的地层下构筑重要的军事设施,多山脉的国家则选择更厚山体将其掏空修建山体防御设施...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将更深处的军事目标摧毁,就需要重新设计弹头外形。

“东风–15C”弹头外形与“东风–15B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从“双锥体”设计改为“钝头圆柱”型设计,外挂上看像一颗大号的子弹,类似“长杆穿甲弹”外形。

“双椎体”设计虽然尖锐,但是在钻地过程中由于三角椎体型状,进入到地下之后尾部所受到的阻力会很大,同时岩层(混凝土)会360°对弹头施以向心挤压力,在阻力和挤压力的作用下弹头的动能被削减很厉害!从目前来看“双椎体”弹头至多可以侵彻到30米深的地下,打击更深的地下军事目标的能力以显力不从心,所以设计阻力小的弹头势在必行!

我军新型钻地弹头的打击效果。侵彻深度至少有40米。

弹坑壁非常圆滑平顺,说明弹头的动能极大!能更快速的击穿岩层,并且弹头阻力也很小。

“东风–15C”弹头头部呈钝型,这样在触地的一刹那弹头受力较为均匀,不会出现“尖锐体”瞬间接触到稠密介子后容易产生翻滚的现象(这种现象和小口径子弹在空气中飞行时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一旦进入到人体后出现翻滚的道理差不多)而且“东风–15C”弹头的后半部呈圆柱体上下一致,这样进入到地下后阻力会很小,整个弹头受岩层向心挤压力是一样的...所以“东风–15C”可更深的打击地下目标。

“东风–15C”导弹只是战略火箭军里的一个小不点,比它先进的弹道导弹我军还有许多型号,

而且它目前配置的是常规弹头,重量约一吨左右不算是大型弹药,战斗部装药也不是很多,对于它来说让较少的炸药发挥出最大侵彻效能,唯有利用科技手段重新设计弹头的外形。

精确制导化战争时代除了个别目标需要大重量的弹药摧毁外,弹药已经开始往中小型化发展,怎样利用科技手段使中小型弹药去摧毁大型目标,是摆在各国军事科技人员面前的课题,我军目前来看这方面做得很好。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