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宝宝康康马上要上幼儿园了,父母为了培养康康的独立性,想让娃上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就开始着手训练让娃分房睡觉。但是我们却经常能听到孩子的哭闹声,原来康康很拒绝独立睡觉,每次都哭得死去活来。半夜醒来也会哭,康康妈妈无奈的说,这样不仅没有训练了孩子的独立性,还把全家搞得鸡飞狗跳。他们暂时决定停止分房睡,又恢复了全家一起睡觉的状态。
关于宝宝"何时分房睡"的问题,是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与"何时可以给娃断奶"的讨论程度不相上下。
李玫瑾教授说,分房睡觉固然重要,但是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阶段性,三岁之前尽量不要分房,三岁也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三岁以后开始着重于和孩子分房睡。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三岁是否为分床睡的最佳年龄?
在很多专家的表述中,都把"三岁"定为一个分界线,认为宝宝在三岁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让娃分房睡的行为。但像康康一样的孩子却不胜枚举,眼瞅着三岁多了,父母也觉得该和娃分开睡觉了,但是宝宝却百般阻挠计划实施。要知道,专家说的三岁,可不是正好的三岁。
我们需要清楚康康这类宝宝的生活习惯是什么:自打娘胎里出来的那一刻,他就和妈妈一起睡觉,所有的睡眠习惯都已养成,现在却突然让娃一个人睡觉,自然是不现实的。
有位宝妈在网上分享她娃的分房睡情况:为了夜奶方便,宝宝1岁前分床不分房,1岁开始分房睡,一切都很自然。这是因为她的观念比较西化,认为孩子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睡眠也是。她在宝宝房间安装了监控器,可以随时关注宝宝的状况。
想要分房,先要分床
婴儿猝死研究基金会(FSID)建议,在宝宝出生后的头6个月里应该睡在你的近旁,而不是和你们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
这点有很多家庭都难以做到,但这却是在告诉我们:想要顺利分房,就要提前和娃分床睡的必要性。
宝妈群里有位宝妈说,她娃从14个月的时候开始,就被分到一张小床上,她和老公睡一张大床。宝宝如果半夜醒来哼哼唧唧,她就会去小床上进行陪伴,娃睡着后再离开。两个月过去了,她发现宝宝已经逐渐在适应这样的生活模式。到了睡觉时间,宝宝自己会到小床上等待喝奶,或者在大床上玩一会儿,困了就自己回到小床上慢慢的入睡。
据调查,在我国有57.2%的宝宝是被抱着哄睡之后放到小床上,有33.2%是在开始犯困但没睡着的时候被放到床上,只有9.5%的孩子是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躺到床上准备开始睡觉。
孩子的安全感取决于大人的心理暗示,同时取决于自身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内心强大起来,一个房间的距离毫无影响,但如果宝宝内心脆弱,父母陪着也没啥用。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意识到离开父母睡觉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也有一个笑话,就是有的家庭决定分床睡,最后是把爸爸分出去了,宝宝依然是"霸主"地位。
有的宝宝两岁的时候就自己睡觉了,但有的宝宝到上小学还在和父母一起睡,甚至有直到结婚才结束和妈妈一起睡觉的时光。因此想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分房睡,年龄并不是唯一标准,而是要看孩子的生长表现。
可以分床睡的表现
● 对妈妈越来越依赖
相信这点有很多宝妈都有体会,我也是其中一员。宝宝现在三岁了,我发现他越来越依赖我,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曾经试过让娃爹哄睡,从九点开始两个人躺到床上,聊天,看视频,讲故事,唱儿歌,能做的亲子活动都来了一遍。等我忙完了回到卧室的时候,发现他俩都在等我,真心是欲哭无泪。
●对性别越来越好奇
孩子的生长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其实分房睡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界限。但是家长们需要重视一个问题,就是娃在三岁到六岁是对性别开始有认识的阶段。尤其是五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时期,当宝宝对性别表示出好奇的时候,家长就要开始考虑着手分房睡觉。这也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发展,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分床睡这件事情,如果进行不顺利,宝妈们不必要过于紧张。之后根据自家娃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叨叨",告诉娃长大了就需要有自己的房间,需要和爸爸妈妈分开睡觉。一个卧室放不下两张床的,可以给孩子搭一个分床睡的帐篷,一般宝宝都很喜欢这波操作。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育儿权威西尔斯博士对此有亲身的体会,他说:"我们和许多孩子都共享一张床好多年,我敢向父母们保证,你们的孩子最终都能学会不依赖父母自己睡觉。以后,他们会从睡觉中学到睡眠联系,从而减少睡眠问题。"
枕边育儿寄语:
有很多网友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要求分房睡。但是宝宝天生特点不一样,家长还是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娃意识到成长的标志是什么。也可以邀请已经独立睡觉的同学来家里一起玩,同学朋友之间关于"自己房间"的聊天,也许会事半功倍哦。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