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跨越整整20年
当两代澳门人的声音重叠,笑脸重叠
熟悉的旋律,清澈的童音
直击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那块地方
无数人在屏幕前湿了眼眶......
而今,澳门回归20周年
祝福澳门,祝福祖国!
小小的澳门有多美?
澳门有多小?
1个北京=499个澳门
1个香港=34个澳门
1个台北=8个澳门
1个广州天河区=3个澳门
简直可以称为“弹丸之地”
可,小小的澳门有多密?
在32.9平方公里土地上
生活着67.6万人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
密到每年接待3000多万游客
1
而这么小的澳门
竟然藏着25处世界遗产
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最集中;
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
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
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
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
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传奇庙宇妈祖阁
▼
三街会馆(关帝庙)
▼
卢家大屋
▼
大三巴牌坊右侧的哪吒庙
▼
澳门地标大三巴
▼
天主教的海神,圣老楞佐教堂
▼
古朴大气的澳门民政总署大楼
▼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之一大炮台
▼
国内沿海地区最古老的灯塔:东望洋灯塔
▼
每一处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
特别要说的一点是
澳门的每一处世界文化遗址
都对所有游客免费开放
每个景点之间都离的特别近
走街串巷感受一下,会十分美好
2
而澳门除了中式的厚重历史感
也有西式风情,国际大都市风采
巴黎人酒店铁塔与夜色
让人置身巴黎
▼
渔人码头断壁残垣
穿越古罗马斗兽场
▼
威尼斯人游船如织
仿佛来到了意大利威尼斯
▼
何东爵士图书馆
简约而典雅
▼
圣老楞佐教堂
欧洲古典的风格
▼
还有粉色的街道
绝对是开普敦time
▼
绿色的龙环建筑
绝对的葡萄牙风情
▼
世界第一的“赌城”
更是带着阿拉斯加式的传奇
▼
338米的澳门塔
彰显着现代感的惊险与刺激
▼
港珠澳大桥
绝对的世界级的奇迹工程
▼
每一处澳门的新地标
都在显示着这个城市的繁华与先进
3
更值得一提的是
小小的澳门
街头美食却多达200多种
连联合国都钦点它为
八大世界美食之都之一
最经典的葡式蛋
▼
玛嘉烈蛋挞地址:新马路马统领街金利来大厦17B地铺(近周大福)
到澳门必打卡的猪扒菠萝包
▼
大利来记地址:氹仔旧城区巴波沙总督前地18号地下(路氹历史馆隔壁)(近告利雅施利华街)
义顺牛奶公司双皮奶
▼
义顺牛奶公司地址:澳门半岛新马路381号(近澳门沙嘉都喇賈罷麗街)
谭咏麟、李克勤都推荐的水蟹粥
▼
诚昌饭店地址:氹仔旧城区官也街28-30号
官也街的炸鸡、车仔面、鸡蛋仔
▼
各种早茶、点心、茶餐厅
▼
各种甜品、咖啡、下午茶
▼
让所有为美食而来的游客
味蕾得到满足
一天24小时,美食与美景
小小的澳门,大大的惊喜
▼
小小的澳门凭什么?
如果我们把澳门的面积设为1“澳”,那么:
杭州西湖6.4平方公里,约为0.2澳
深圳粤海街道14平方公里,0.4澳
浦东机场占地38平方公里,超过1澳
香港特区1107平方公里,超过33澳
北京市1.64万平方公里,约为500澳
然而,这小小的“弹丸之地”
在回归后
一跃成为
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之一
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4
按照IMF的预测,
2019年澳门人均GDP92万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跟全世界对比
中国澳门地区人均GDP仅次于卢森堡
排名世界第二!
而这一切的成就
都离不开最重要那两个字
“回归”
图源:凤凰网
从回归前的经济负增长
到回归后的跃居世界前列
这些摆在眼前的数字增长
成为了澳门回归20年来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明
反观同样是居于
“一国两制”政策下的隔壁香港特区
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大危机
图片来源:香港01
当澳门人民悠闲的吃着蛋挞喝着下午茶时
香港街头正在暴乱,水深火热
▼
图源:搜狐
当澳门的学生在安全舒适的教室里听讲
香港的大学乱港分子占为暴乱的大本营
▼
图源:纽约时报
当澳门吸引着游客观光
用最开放的姿态面对全世界
香港街头砖瓦四散,正常交通都受到阻碍
▼
图源:看看新闻
澳门和香港,两个毗邻的特区
如今似乎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这样的对比,令人心痛
5
那么澳门,凭什么这样碾压香港?
凭着“回归”,凭着“中国人的根”“中国人的心”
将自身的发展与祖国紧紧的绑在一起
1999年12月20日零点零分
五星红旗在澳门美丽的夜空中飘扬
漂泊许久的游子也终于在那一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那是几代人盼了几百年的历史时刻
那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终于结束的光荣时刻
澳门回家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之时
数万名澳门人举着国旗,在街道两旁迎接
那时候录像的像素并没有那么高
但是夹道欢迎的澳门人民
脸上的雀跃,内心的喜悦丝毫都不模糊
明亮的就像阳光下的花朵
曾经有过被侵略、被殖民
让他们对回家,对回归有着最热烈、最真挚的期望
百年的漂泊、流离之感,让“全部的居民都衷心地欢迎解放军”
他们对回归倍感珍惜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04年
你是驻澳部队新营区首次向公众开放
很多澳门人主动前来参观
有评论说:这份来自家人的保护
弥补了他们曾缺失的安全感
而后来,祖国和人民子弟兵给予的这份安全感
也扎扎实实存在于澳门人回归后的每一天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
澳门遭受重创,经济下滑严重
中央政府不惜一切代价
出动人力和医疗、救援等物质支援
同时,批准“自由行”政策来促进澳门经济复苏
也在政策上,切实拉动澳门经济增长
2017年,台风“天鸽”
狂风和暴雨,瞬间淹没了澳门
暴雨中,是人民解放军不顾生命危险,救人救灾;
暴雨后,是人民解放军日夜奋战,清理街道,恢复澳门样貌;
而懂得感恩的澳门人,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
也把驻澳部队的辛苦,牢记在心上
很多人自发地为他们送水送饭
离得近的,自己亲手做好,拎到现场,给“兄弟”送给晚饭;
离得不近的,开车送来,还不忘嘱咐一句“刚刚做好的,你们快点吃,一会要凉了”;
虽然,每个人送来的数量不多
但是这种从心底透出来的亲近和善意,真的太温暖了
“没所谓,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
还有2008年,汶川大地震。
澳门虽离得远,但是澳门人给予的支援,也没落下
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踊跃参与援助,捐款捐物;
一些年迈老人甚至悉数捐出积攒下的钱款;
一些澳门青年亲赴灾区探访灾民,承担医疗、教育、民居等方面工作,帮助同胞早日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活;
澳门特区还计划从财政储蓄中拨款50亿澳门元支援四川灾后重建家园。
▲2008年5月26日,澳门红十字会紧急采购的首批灾区急需物资,从佛山盐步和江门鹤山出发运至绵阳灾区。图源自澳门日报。
付出不求回报,但有支持必有感恩。
这,才是相互扶持的一家人啊!
血浓于水,不是一句空话。
曾经的历史,阻隔了澳门人与祖国的物理距离,却阻隔不断这浓浓的家国情怀。
而这种家国情怀,澳门人更是做到了“从娃娃抓起”。
每一个澳门人,从小印象最深的便是“升旗”这个画面。
入学,便每周都参加升旗仪式,老师也会专门讲授国旗和国家的各方面知识。
而他们上学之后,学习的课本
也是与内地一样的人教版教材
看看这本《地理》和《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封皮
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呢?
▼
他们知晓的历史,和我们并没有太大偏差。
除此之外,澳门还有两本独有的教科书。
一本是教授礼义廉耻的《品德与公民》。
从历史文化到畅游中国,从国家基本法再到发展成就,这门课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另一本是外交知识比赛用书《中国外交知识读本》。
书中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一国两制”的背景,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和过程,有着非常详实的介绍。
每一位澳门学生,读过这两本书后都能更深刻地了解祖国、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也更能找到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国庆时期,澳门人民是这样的:
小学生
▼
中学生
▼
成年人
▼
老年人
▼
路上还有大批年轻人观看阅兵直播
▼
每一代人都真心为祖国感到骄傲和光荣。
这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真的是无法掩饰的。
香港暴乱的时候,澳门人是这样应对的:
比如侮辱港警的涉港议员在申请入境时,直接被澳门方面给拒绝,理由是其企图危害澳门的公共安全或者公共秩序。
对于那些想在澳门搞事的香港不法分子,澳门的态度很坚决——
" 请别在我们这儿挑拨离间,我们澳门不能乱。"
这,也是澳门凭什么现在可以稳定发展,碾压香港的原因。
澳门很小
小到一两天就能逛完
澳门很大
大到承载着百年的荣辱
承载着百年来坚定不移的回归之心
澳门很老
老到世界遗产遍地
澳门很新
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
生命力依旧正值青春
澳门很安逸
遍地美食和烟火气
澳门也很强
经济GDP不断创新高
五星红旗下的澳门
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