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公安局,撕开生活最残酷真相:你没穷过,你真的不懂
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渡难关,这才是真爱该有的模样。
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渡难关,这才是真爱该有的模样。
作者:吴静思,摘自新书《一辈子很长,要活出高级感》,经授权发布
没有几个女人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期待,即便是那些被认为醉心于工作的“大女主”们。
她们只是不把爱情和结婚这些事看作人生头等大事、或者是这辈子必须要做的事,但还是心有所系的。
可这个社会对女人结婚生娃这件事的看法实在进化的很慢。
在很多人眼里,依旧认为25 岁以上还单着的女性,不是太“作”就是太“差”;而到了 30 岁如果还没结婚,“这个人一定有问题”。
“没有结婚生子的女人的一生是不完整的”这句话常被父母世人挂在嘴边,但就像女作家庄雅婷说的的:“我又不是盘子,为什么要 追求完整?”
能有什么问题呢?
不过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对爱情和婚姻更有要求了、不愿将就了。
嫁人不难, 难的是“嫁对人”。咱们理性拆解一下,想要“嫁对人”,至少需要三个步骤 。
第一步,找到那个“对”的人。
仅这一点就涉及非常深刻的自我认知。在嫁对人前你先要对自己有非常透彻的了解。
比如你要知道 :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能放弃什么?
拥有怎样“三观”的人才能与你合得来?交往中的底线在哪里?
未来的计划或生活的趋势是什么? 对生活以及子女、父母等各种关系持什么原则?.......
有多少人会愿意“浪费”时间精力去思考这些重要而不紧急的问题?
第二步,能够顺利地嫁给他。
有个故事说的是上帝造人,男人和女人原来都是同一个苹果。有一天上帝生气了,把苹果切成两半,扔到人间。
男人和女人结合,就必须先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苹果。你看,连神都喜欢赋予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好像一个人只能有最对口的那一半苹果。
但在相遇、结合这些事上我更相信概率——没错,就是那些没有温度、也不浪漫的数字。
我相信两个人的相遇、相知、相爱背后靠的是概率。
那个和你走到一起的人,一定比别人多了一些“胜出” 的概率,或者在某方面拥有了较高的、被认可的概率 ;
我相信爱情中没有“完美伴侣”这回事,更多的是相互 补充、共同成长这种关系;
我相信在爱情、婚姻的世界里不存在“高攀”这件事,能走在一起、 共度一生的伴侣都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
这样一场完美的“概率”相遇,何其难也!
第三步,能够和“他”一直走下去
恋爱容易,婚姻难;相爱容易,相处难。道尽了完整爱情的艰辛。
结婚前,我也曾经说出过类似“将来过不下去就离呗”这样的狠话,那时候觉得一 生很长,爱情不短,不应该在错的人身上浪费太多精力。
可现实中,很多时候很多人的婚姻的结束并非是因为像电视剧里演的出轨,也不是身旁的那个人错得多离谱。
消耗感情的往往是一些细小的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以及没有错得很离谱但就是不够称心的那个伴侣。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张晶律师从 2012 年开始做离婚诉讼。
他接触了上百起离婚案件,发现这些已经或即 将瓦解的夫妻关系中无一不是败给了生活中的琐事,而非出轨、背叛这类“猛料”。
从养几只猫、丈夫只沉迷于 打游戏到家里停电了没人去缴电费,小事对爱情和婚姻 的破坏力超出我们的想象。
每对夫妻几乎都说过“我们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过后常常连为什么争吵都不记得了”这样的话。
包括我自己,过去我对此不以为然,现在却要另当别论了。
真要是遇到“大事” 时,结束一段婚姻反而更容易,可往往就是这种无关痛痒但又着实磨人的小事更让爱侣们头疼。
忍受这些小事——并且是一辈子——需要莫大的智慧和气量。
任何一对能走完一生的夫妻,无论让他们走下去的动因是什么,其实都值得我们敬佩,至少他们为了不让这段关系半途而废付出了旁人难以想象的气力。
大多数女性都想“嫁给对的人”,可什么是“对的人” 呢?有人说是有趣的、宠自己的 ;
也有人说是能和自己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
人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这些想法没有问题,不过对一些聪明的女人来说,这种格局还不够大。
聪明的女人看待婚姻中的势均力敌不会认为是“你年薪 20万、我年薪也要到 20万,你升任部门经理、我也要成为团队领导”。
而应该是伴侣和自己都能以家庭利益(“利益”不仅仅指经济) 最大化为目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还能找到各自舒服的、适合的位置相处下去。
在这段关系里,只有理性衡量后的你情我愿,没有一颗装满委屈和付出感的心。
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史上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费德勒和妻子米卡尔的爱情婚姻堪称模范。
费德勒的妻子米尔卡年轻时也是一位网球运动员,比费德勒出名更早。
她曾与一位迪拜王子相恋。王子家世显赫、家财万贯。
在恋爱期间,王子开跑车带她去训练,为她在比赛期间订最贵的酒店套房,甚至开着私人飞机带她去参加比赛。
相恋两年后,王子向米尔卡求婚。他说:“只要你嫁给我,我的一切都是你的,但有一个前提,嫁给我以后,我不能忍受你每天出去打比赛。”
米尔卡拒绝了王子。她说:“对不起,我不会为任何东西,放弃我最爱的网球。”
2000 年,米尔卡和费德勒作为瑞士代表团的网球运动员参加了悉尼奥运会,那时的费德勒默默无闻,球打得并不出色。他对清纯可爱的米尔卡一见钟情。
2002 年, 米尔卡因跟腱撕裂,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网球职业生涯。
退役后的她不仅是费德勒的女朋友,还当起了费德勒 的经纪人、助理等等,帮他打理一切事务,只为让他安心打球。
自从有了米尔卡,费德勒有了坚定的方向和动力, 他的天赋与努力被不断挖掘。
他杀入男子网球排行前 50 名又冲入年终世界前八。直到 2003 年,费德勒在温网捧起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大满贯。从那时开始,费德勒便多年蝉联世界第一。
虽然身边有一位球技超群、身价不菲的男朋友,米尔卡仍十分低调。
媒体曾经试图采访她,米尔卡只说了 一句话:“我们没有什么爱情故事,费德勒需要安静,我们的爱情也需要安静。”
而费德勒成名后,没有被光环摧毁自己的意志,在体坛明星频频爆出生活丑闻的时候,他和米尔卡就这样安静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随着费德勒的走红,很多粉丝开始攻击米尔卡,说她配不上费德勒。
但费德勒对他们说:“我的妻子为了我的饮食,每天都尝试着各种芝士和意大利面的做法,她为我付出了很多,她是上帝派给我的专属天使。”
在费德勒巅峰时期的那几年,他作为专业网球选手,竟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教练。陪在他身边的,只有米尔卡一人。
2009 年,费德勒与米尔卡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的他们一如往常地恩爱。
米尔卡快到预产期的时候,费德勒为了不耽误训练又能第一时间照顾妻子,就把手机绑在袜子里,一边练球、一边接听来自妻子的消息。
费德勒不止一次对媒体说:“没有米尔卡,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就在他将近四年颗粒无收的日子里,支撑他的除了对网球的热爱,还有米尔卡的支持。
有记者问及他退役的事情,费德勒是这样说的:
对我来说,家庭更加重要。现在是米尔卡每天陪着我四处征战。
如果有一天,她厌倦了这种漂泊,那就是我退役的时候。
因为我不能想象没有她陪伴的日子。
对我来说,家庭更加重要。现在是米尔卡每天陪着我四处征战。
如果有一天,她厌倦了这种漂泊,那就是我退役的时候。
因为我不能想象没有她陪伴的日子。
在“费米”爱情中,我看到的不是牺牲与付出的计较,而是 1+1>2 的合力。
我始终相信,“共同”这件事在爱情、婚姻中非常关键。
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渡难关,这才是真爱该有的模样。
作者简介:吴静思(思小妞),旅居美国的独立撰稿人,为多家媒体、杂志供稿,第三本关于世间“狠”女人的书《一辈子很长,要活出高级感》正在当当售卖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