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_硬斑块,哪种更危险?简单4步帮助判定~血管崩溃信号别忽视,做好三步护血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26
导读

稳定的斑块表面有一层较厚的纤维帽, 较坚硬,虽不易破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的斑块也会 越变越厚,可造成血管狭窄——一般出现 75%以上的狭窄则可能造成 血管缺血事件,而若达 90%以上, 发生概率…

家中的自来水管用久了,水管内壁就会结垢、生锈,出现水管堵塞或破裂;而人体动脉也是如此,随着 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能力的变弱等,动脉血管壁上容易 沉淀脂质,形成动脉斑块、动脉硬化等。

而对于斑块,不少人都觉得只有 不稳定的斑块(软斑块)才会脱落诱发猝死、梗死意外;而那些 稳定的斑块(硬斑块),只要自己注意生活、饮食习惯,就没有大碍。事实真的如此吗?

案例

陈叔叔身体一直不错,每年体检也无异常,平常也没有什么不良的生活习惯。但前些日子带狗遛弯的时候,突发心脏疼痛,坐了好一会才缓过来。

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血管被一些稳定的斑块堵住,造成血管狭窄、供血不足,并且狭窄程度严重,再不进行手术,随时都有猝死危险!

由此看来,即使是稳定的斑块也并非就是安全的~

1

稳定的斑块也暗藏危机

稳定的斑块表面有一层较厚的纤维帽, 较坚硬,虽不易破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的斑块也会 越变越厚,可造成血管狭窄——一般出现 75%以上的狭窄则可能造成 血管缺血事件,而若达 90%以上, 发生概率则非常高。

如果说不稳定的斑块像是“活火山”,那稳定的斑块则像是“死火山”,只是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一旦遇上强烈地震等灾害,则会突然喷发。

而我们生活中也存在能“激怒”稳定斑块的“危险分子”,它们会不断地破坏血管内膜,机体再进行修复,如此反复的过程中, 内膜就会一点点增厚,管腔越来越小,最后有可能完全闭塞。

1

伤害血管内膜的“危险分子”

①高血糖

一方面,高血糖能增加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全身各种蛋白糖基化,形成糖基化终产物, 参与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另一方面,高血糖会使 血液的渗透压增高,血管处于高渗状态,就会损伤血管内皮。

②高血压

血压越高,对血管的冲击越大,就像洪水冲击堤坝容易引起破坏,高血压也会使血管变形异常,血管内膜易受损, 受损处形成瘢痕样增生,使血管壁增厚。

资料显示, 如果高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 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提高4倍。

③高血脂

高血脂不仅会导致血液中的 脂质沉积在血管内膜下,其本身也 会刺激炎症的产生,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

④高尿酸

高尿酸的危害远不止痛风!长期的 高尿酸状态会刺激血管壁,促进斑块形成,也会 引起高血脂、高血糖,进一步影响血管环境。

⑤慢性炎症

炎症可以 直接感染血管壁细胞,损伤血管内膜;也能 降低免疫力,使坏胆固醇有机可趁;甚至因 流感、牙周病等疾病增加心血管病变风险。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炎症反应程度决定着斑块的稳定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⑥烟

吸烟不仅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氧浓度降低,也会引起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加快动脉硬化进程。

⑦脾气不好

不良情绪可 激活神经内分泌和血小板活性,长期如此,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

小贴士: 稳定的斑块不仅有 增厚的危险,在上述危险因子的作用下,还有 转化为不稳定斑块的可能。

2

四步判断斑块的危险性

根据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知, 稳定性并非判定斑块危险等级的唯一标准,软硬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还需要综合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

外表不光滑、形状不规则的斑块,容易在血流的冲击下破裂。

2

构成

①斑块内主要成分是 脂质、陈旧性出血、炎性细胞等。在B超检查中,通常 无回声或低回声。容易在高血压、情绪激动、大量饮酒、长期熬夜等情况下发生破裂,是 危险性较大的斑块。

②斑块成分发生 纤维组织增生。在B超检查中,通常 等回声。稳定性较好,相对不易破裂。

③斑块成分发生 钙化。在B超检查中,通常 强回声。稳定性较好,相对不易破裂。

④上述几种成分的斑块 同时存在,在B超检查中,显示 混合回声。 危险性最大!

3

位置

长在 细小的血管分支上,且 不影响供血的斑块,相对比较安全;但长在 大动脉血管分叉口,易受血流冲击的斑块,则 需提高警惕。

4

狭窄程度

①若动脉 狭窄≥50%,不管血脂是否正常,都应该使用 他汀治疗,并严格控制高危因素, 每半年复查一次;若 狭窄>70%,并伴随 脑供血不足症状,则需要考虑 外科手术治疗,每 3-6个月复查一次;

②若 动脉狭窄<50%,但 伴有心脑血管病,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高危因素,也需要 采取他汀治疗,并根据不同情况,降低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数。 每年要复查一次。

3

血管崩溃前的七大信号

出现斑块,最怕的是形成血栓,造成梗死、猝死,因而我们要当心血管崩溃前的预警信号:

①一侧肢体大面积麻木,伴随无力感,突然跌倒;

②视物模糊、重影,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

③出现眩晕、恶心、胸闷、胸痛、耳鸣症状;

④嘴角歪斜,讲话含糊、吐字不清楚;

⑤常感疲惫,握力下降、拿不住东西;

⑥喝水容易莫名出现呛咳,进食时经常打嗝;

⑦心脏的跳动突然加快,且紊乱无律。

4

做好三件事,保护血管健康

血管的老化、出现斑块,也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也就是说 人老了都会形成或多或少的动脉硬化斑块。

因此体检查出斑块,无需过于紧张,但应根据进一步检查确认其风险,重则谨遵医嘱,对症治疗,轻则改变生活方式,并积极干预,减少其危害,保护血管。

1

补充营养素

①维生素P: 茄子皮、柠檬、紫甘蓝等含有维生素P,其能 增加毛细血管弹性,辅助 保护血管内皮, 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

②精氨酸: 泥鳅、海参、芝麻、山药富含精氨酸,其能在一定程度上 缓解血压增高,减少血管壁的压力,辅助保护血管。

2

血管操

①缩肛运动:呼气时缩肛,保持8秒,吸气时放松,同样保持8秒,一呼一吸为一组,每次做30组,早晚各做1次。

人体有三条经脉会经过肛门, 督脉,主一身正气; 任脉,主一身血脉; 冲脉,能补肾。因此练习缩肛运动可以达到 活血补气、健脾补肾的效果。

②手指梳头:手指指腹从前额按摩至头顶至脑后,重复20次。

指腹按摩头部能改善脑部血液流动,而且头顶的 百会穴是 经络汇集处,经常做梳头动作,还能 帮助疏通全身经络,调节人体功能平衡。

3

软坚散结

从中医的角度看,心血管的斑块属于一类实性积聚,可以用软坚散结的方法来改变斑块的形态,以期达到斑块稳固、不易梗塞,结块由硬变软、减小危害血管的目的。

【配方】浙贝母9克——清热散结、化痰止咳;陈皮6克——辛散通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普洱适量,暖胃降脂。

三种药材一起泡水喝,每天一杯,有助于 减缓动脉硬化的发生,适合 高血脂人群喝,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饮用,具体也请遵医嘱。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公众号吧~

☟☟☟

肠道一生病,全身都遭殃? 每天吃点它,清肠道,强体质,一身轻松!

全球每年6亿人感染这种细菌,你常吃的食物可能就有!用对家中小物件,饮食安全少威胁

气血补得好,人就不易老!用好餐桌上的“它”,活血化瘀,调畅气血,少生病!

冬季不滋阴,虚火内热最伤身,千万别错过一年中最佳养阴时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文章有收获,就点个赞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