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是给予孩子最棒的礼物!但面临争宠冲突,爸妈该如何处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97
导读

当手足间有冲突,父母所要做的不是立即责备某个孩子,除非充分了解手足的互动状况与冲突,不然应该先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找出问题症结点,并学会技巧性地处理事情。 另外,让冲突有个‘缓冲空间’也是…

手足一旦有所争吵,不免立刻向父母告状,基于想快速弭平纷争以图耳根子清净,父母往往过于及时处理介入,但并未搞清楚状况,即以个人认知断定谁是谁非,最常见就是认为一定是‘大宝欺负小宝’,使得被骂的总是大宝,被骂久了,大宝必然会从心底拒绝弟妹、父母,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当手足间有冲突,父母所要做的不是立即责备某个孩子,除非充分了解手足的互动状况与冲突,不然应该先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找出问题症结点,并学会技巧性地处理事情。很多时候,因为父母处理事情的技巧有限,习惯用最直接的方式‘灭火’,就是责备某个孩子,让另一个看似委屈的孩子得到了安慰,不过,看似委屈的孩子未必真的委屈,被责备的孩子可能才是满腹委屈。

建议,平常多观察孩子互动的惯性,了解其相处模式,有的孩子会为多个玩伴而开心,有的却会出现一些小动作,影响互动的品质,若是父母不察,可能就此埋下发生手足问题的引爆点,不可不慎。对于,被冤枉的孩子一定很难过,如果父母发现真相,请对孩子说声‘对不起’,让委屈的心情得以平复。

另外,让冲突有个‘缓冲空间’也是处理方式之一,例如,哥哥喜欢的玩具被弟弟玩坏了,哥哥难过地跑去跟爸爸告状,爸爸先花时间把玩具修好,让哥哥有失而复得的喜悦,并借机教弟弟要爱护玩具。当下处理事情的焦点不在责备谁弄坏玩具,而是以修好的玩具再次拉近兄弟俩的感情。

父母一定会对所偏好的孩子有私心,也不需要否认这个事实,但要注意处理子女间的问题时,是否用偏好处理而失了平衡?因为,否认自己偏心,只是逃避内心真正的问题,认清偏好予以修正,才能就事论事处理,甚至不时提醒自己弥补因偏好可能产生的问题。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如果自己跟孩子的关系真的无法很紧密时,建议可借助其他亲人或干爹干妈的帮忙,当孩子有问题时,仍可从他所信赖的人身上获得支持,而不致觉得自己是孤单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