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50
导读

朱元璋在位时就想着北方蒙古势力的入侵,定都南京会使在位皇帝生出骄奢淫逸的思想,必然会导致灭国,于是就有了迁都的想法,他还派太子去长安、洛阳、开封考察,但是长安洛阳遭受战火,早已不适合再立为国都,开封地处…

朱元璋在位时就想着北方蒙古势力的入侵,定都南京会使在位皇帝生出骄奢淫逸的思想,必然会导致灭国,于是就有了迁都的想法,他还派太子去长安、洛阳、开封考察,但是长安洛阳遭受战火,早已不适合再立为国都,开封地处平原,四面开阔,比较容易攻破,这些地方都不适合立为国都,于是迁都之事在朱元璋在位期间不了了之。

北京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北方强有力的屏障,国家定都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在当时,较多的外敌入侵,游牧民族时不时来掠,政治动荡,就会影响老百姓生活,使经济发展缓慢。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了天然屏障,这样就可以促进生产和发展。

朱棣自身并不是以正统继位,他以“靖康之役”起势,夺了自己侄子的位置而得以称帝。自身必定会有很多非议,而南京作为都城,反对自己的声音会更多。多少会有一些忠于前朝的义士会对朱棣不利。而北京作为朱棣的起兵之地,他在北京的势力是要高于南京,迁都北京会更有利于朱棣的发展,也有利于他这一脉的确立正统地位的稳定。

太祖时期已经在河北辽东一线设置了许多军镇,驻扎大军驻守,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形成了完整有效的攻防体系,足以确保北京的安全,使得北京处于进可功,退可守的有利地位。据此,明成祖朱棣经过十多年的筹备,终于在永乐十九年完成迁都大计,形成了“天子守国门”的战略态势,为解除北元势力的威胁创造了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