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群小精灵,他们是年轻的皮影守艺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14
导读

李赛,作为精灵梦皮影团的创始人,就是在这一年踏上了拜师学艺的皮影路途。 碰到这种情况,李赛也会厚着脸皮,只要老师不撵人,那就贴身跟着偷偷学,多看个几遍,自己也摸索着,总会有收获。 再加上家里好几…

夜幕降临,大院子里搭好戏台,一块白色幕布挂于戏台之上,看起来并不出奇。可当灯光熄灭,伴随着开场的锣声亦或是开腔的声音,一个个小人影出现在幕布上。有唱腔、有念词、有故事,车船马轿、历史人物,一场皮影戏的小小世间相,活灵活现。

小时候,搬着凳子,装一兜瓜子,经常跟着爷爷奶奶,像这般一样看皮影戏。而今天,这被封存已久的儿时记忆再次被唤醒。

有趣郑州100人计划 第54位

文|熊哒哒 图|受访者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我们看过温婉朦胧的女子倩影在广舒长袖诉尽脉脉柔情,也看过励兵秣马的古时军队在兵戈操练吼出阵阵虎啸,可这真情演绎的幕后是怎样的呢?跟我一起走进 精灵梦皮影团吧~

他们平均年龄22岁,平均身高1.26米,有着儿童一样的面貌、声音,但有着大人一样的智慧,一群平凡的人聚集起来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在美丽的皮影世界里大有所为。他们奔赴在国内外演出, 只为传承中国的皮影艺术。

在没有电影和剧场的年代,皮影戏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但科技的发达让皮影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而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一些人又有了梦想启程的机会。

李赛,作为精灵梦皮影团的创始人,就是在这一年踏上了拜师学艺的皮影路途。

家里并不富裕,出门在外能省则省,住旅社住地下室,吃的只要管饱就行。他辗转于北京、陕西、河北、湖北,只要知道哪有老手艺人,就往哪去。对他来说,艰苦的生活条件倒无所谓,可是在学艺的道路上,总会遇见那么几个不愿意教的老师。

碰到这种情况,李赛也会厚着脸皮,只要老师不撵人,那就贴身跟着偷偷学,多看个几遍,自己也摸索着,总会有收获。毕竟跋山涉水那么远,总不能落空而归......

皮影这门手艺,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要想人物在手里活灵活现,那就必须有灵活的手指,光锻炼手指的灵活度,李赛就练了两三个月。

“先练人物走路,一个影人三根棍,左手一个,右手两个,不停地走,每天循环练习,又枯燥又乏味,手上磨出泡、磨出茧子再正常不过了。”

长时间重复练习一个动作,他也会不理解,但一年多的基本功下来,确实受益不少,既锻炼了耐心,也让以后学习其他动作变得更顺手。

除了扎实的基本功,还需要口技、杂技,说学逗唱的嘴上功夫,制作、技艺的手上功夫,说皮影艺人是全能型人才一点也不为过。

整个皮影演出,最辛苦最麻烦的就是制作环节。皮影制作工艺繁琐精细,需经选皮、制皮、画稿、镂刻、敷彩、缀结等十八道工序,要想让影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极致。

雕刻要谨慎,复杂的旦角有时候得需要好几千刀才能完成,人物的发丝、衣服的花样、人物的表情,必须一点一点的雕刻,刻坏一刀那就前功尽弃了,费时费力费心气儿。

一个灵活完整的影人儿,从头到脚通常有头、胸、腹、双腿、双脚、双手11个部件,每个部件单独形成,之后再选“骨眼”用牛皮刻成的钉或搓成的线缀结而成,最后装上三根棍用来操控。

皮影艺人就是这样“一担挑”。

李赛说,十几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小兵张嘎》,里面的胖墩跟着爷爷以皮影戏为生,那视为宝物的小木箱里,装满了千秋历史、各色人物,窄小简陋的方寸舞台,轮翻上演着才子佳人、王候将相的故事。觉得很神奇,很好玩,就一直想学。

再加上家里好几代人都是做皮影的,可能骨子里对这方面也比较有执念和天赋。

在外求学了四五年,不知道跟着老师演了多少场戏,也记不起第一次演出的节目,只想一心学好手艺,传承下去,他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

2015年回到河南,李赛与师兄一起组建了自己的小团队,取名为精灵梦皮影团,寓意着小小身体怀揣着大梦想。

刚开始,他们是公益演出,经常出没在福利院、敬老院等,后来慢慢被观众认可,被更多人认识。上央视、去外国演出、写自己的剧本,并把皮影戏与现代结合进行了创新,深受大家的喜爱。

李赛深知,就算传统手艺也需要进行创新,不然无法走的长远。作为地道的河南人,他们把唱腔融入了豫剧的特色和方言,创立自己的唱腔风格;除了演绎传统片段,还经常演绎影视片段,比如《小猪佩奇》《熊出没》等。

演动漫音乐剧、寓言故事剧、皮影舞台剧,只要有剧本,精灵梦皮影团都会完美呈现。

要想让这份手艺传承下去,需要从孩子入手,所以演出结束后,他们经常会邀请孩子们来到幕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演绎、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兴趣,给他们讲有关皮影的技艺、故事,在快乐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挺好的。

采访当天,他们还在制作新的影人。地上摆满了皮影材料,桌上防着许多印上名字的自制刻刀,有人在电脑前抠图、绘图,有人在台灯下刻人物、染色,尝尝一低头都是几个小时。

他们台灯下认真制作皮影的样子,真的狼狈不堪,但戏台上影人儿的生动形象,真的惹人称赞。这一路走来,很苦很累,但决不放弃。

一个戏台,一张白色幕布,台下几个长板凳;几个手艺人,一些小影人儿,张嘴就是戏。灯光熄灭,锣鼓声起,一个被电影电视替代的老炮儿-皮影,终究会在“噔、噔、噔”中崛起。

Ps:你还记得第一次看皮影戏的片段嘛?一起回忆回忆吧~

| 抖音红人幻想家Japau l | 制埙师张伯鸿 | 古着女孩闹闹 | 张小开与城市之光 | 暗黑系纪实摄影师Nicole | 李小破的移动咖啡馆 | 90后咖啡师 | 骑行老太 |95后 脏辫师|非著名诗人碎岁 |DJ Tonny | 不二飞 | || (S约访在续…)

主编熊卓甜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