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林徽因致沈从文的信,为何这样抱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3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94
导读

1929年,沈从文吴淞中国公学任教时,爱上了女学生张兆和,在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对方终于点头,可这段来之不易的感情却没能逃脱时间的冲击,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在时间的消磨下渐渐归于平淡,而另一个女子高青子的…

20世纪20年代初,来自湘西边陲小镇的沈从文在诗人徐志摩的提携下,渐渐在文学界有了一席之地,也是因为徐志摩的缘故,沈从文走进了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

林徽因与沈从文,来自天差地别的家庭,有着天壤之别的性格,前者热情洋溢后者温文儒雅,可命运让他们成为了朋友知己。

文学最初是他们沟通的桥梁,随着时日的推进,友谊的渐进,沈从文开始向林徽因敞露心扉,倾诉情感上的苦恼。

1929年,沈从文吴淞中国公学任教时,爱上了女学生张兆和,在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对方终于点头,可这段来之不易的感情却没能逃脱时间的冲击,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在时间的消磨下渐渐归于平淡,而另一个女子高青子的插入,让沈从文的内心发生了动摇。

1936年的春节刚过,慌慌张张的沈从文赶到了林徽因住处,他很矛盾,他想让林徽因告诉他答案。那个早晨的情景,林徽因记得特别深刻:“他的诗人气质造了他的反,使他对生活和其中的冲突茫然不知所措,可我又禁不住觉得好玩。他那天早晨竟是那么迷人和讨人喜欢!而我坐在那里,又老又疲惫地跟他谈,骂他,劝他,和他讨论生活及其曲折,人类的天性、其动人之处和其中的悲剧、理想和现实!”

面对沈从文的困扰,身为朋友的林徽因能做的就是开导,她在后来还给沈从文写了一封信:

我的主义是要生活,没有情感的生活简直是死!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想做的事太多,并且互相冲突时,拣最想做——想做到顾不得旁的牺牲——的事做,未做时心中发生纠纷是免不了的,做后最用不着后悔,因为你既会去做,做那桩事便一定是不可免的,别尽着罪过自己......如果在“横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无情感”中叫我来拣一个,我毫无问题要拣上面的一个,不管是为我自己还是为别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