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算是一个神奇的人,被称为水镜先生。他非常有先见之明,看出诸葛亮和庞统的不凡之处。换句话说,司马微才是卧龙凤雏的伯乐,若不是他向刘备推荐这诸葛亮和庞统,那么诸葛亮和庞统又怎么会有后来受到世人敬重的名声。
其实司马微并非是杜撰之人,在正史中司马微是一个隐士,并且是一个精通道学、奇门的高人。所谓物以类聚,不然司马微又怎么会慧眼识珠,认识了卧龙凤雏,并将他们推上展示自己的舞台。《三国志》关于司马徽的介绍: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於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卧龙凤雏,并未提及司马懿
而刘备在新野时就是听闻了司马微之名欣然前往,去拜访这位高人。刘备本打算请水镜先生出山来辅佐自己,没想到却被拒绝了。司马微喜欢隐居,自然不可能跟刘备走,功名利禄对他来讲就是浮云罢了。司马微和刘备两人相谈甚欢,想着自己拒绝了刘备也怪不好意思的,所以就借坡下驴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和凤雏这两人。
本来他想推荐徐庶,不过当时徐庶被曹操骗去许昌了,所以很遗憾。话说刘备先后得到这两人后,帮助他开创了大业。对此想必不少人会感到好奇,水镜先生司马徽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个人要跟大家说一下,司马懿并非是司马微的侄子。虽然都是姓司马,可这并不能说明司马懿就是司马微的侄子。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人是认识的。
因为司马懿是门阀子弟,有显赫的家世,他的高祖父叫做司马钧,曾经当过征西将军。而他的曾祖父叫做司马量,曾经当过豫章太守。到了他祖父司马儁,只当了颍川太守,看起来一代不如一代,但也是妥妥的世家大族。
值得一提的是,水镜先生司马微也是颍川人,并且他的家和司马懿的家离着并不是很远,都是一个地区的人。并且司马懿家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所以司马微不可能没有听说过司马懿。
那么作为老乡,为何司马微不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吗?要知道司马懿号称“冢虎”,与诸葛亮“卧龙”齐名,并且司马懿和诸葛亮相互争斗,互有输赢。只不过司马懿比较好命,比诸葛亮活得久,最后晋统一了三国乱世,而司马懿则是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这么厉害,司马微为何不给刘备推荐?原因有三点,分析如下。
司马懿当时很低调,可能不愿意出来当官。司马懿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也有平定乱世的想法,在司马懿二十岁的时候,当时南阳太守杨俊,看到司马懿之后就跟别人说这个人并非常人,以后肯定有作为。
后在建安六年,曹操听闻司马懿颇有才气于是派人请他当官,可是司马懿不喜曹操,不想屈尊,于是便谎称自己有病不能当官。曹操便相信了他,之后过了七年,曹操当了丞相,又想起了司马懿,便再次派人请他,这回曹操下了死命令。
如果司马懿还称病就马上捉了他,这时司马懿见逃不了就只好乖乖去当官。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司马懿早期很低调,不是属于自己的明主,估计他是不愿意出来当官的。而司马微神机妙算,自然看在眼里,所以就不推荐他去给刘备那效力。
司马懿是门阀子弟,不需要推荐。上文说了,司马懿的家族可不一般,是当时的世家大族。而东汉末年可没有科举制,当官一般靠举荐,并且举荐的人大多都是贵族阶级的人。换句话说,司马懿想当官非常简单,依靠他自己的家族就能轻松混上一官半职,根本不需要司马微来帮助。
司马懿虽有才能,但在东汉末年显得默默无闻。司马懿虽然少有才能,一早就入了曹操的法眼,但东汉末年人才太多了,早期的司马懿跟同时期人比起来,并不是很耀眼。比司马懿耀眼的人有徐庶、陈宫、法正、郭嘉、诸葛亮等人。而司马懿在这些名人去世后才开始耀眼起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为子孙打拼下了天下。因此,司马微认为司马懿能力不错,但不至于非要让他去效力刘备,因为有更好的人选,比如诸葛亮和庞统。
总结:司马微与司马懿并非是亲叔侄关系,但可能他们之间会认识,毕竟是老乡。司马懿早期虽有才能,但当时有才能的人很多,比如郭嘉、徐庶、诸葛亮等人。司马微没必要跟刘备推荐司马懿,因为诸葛亮与庞统是更好的选择,这两人皆是寒门出身。
而司马懿毕竟是大族子弟,不需要司马微来推荐。况且司马微也是寒门出身,是一个隐士,本来就不愿意跟大家族打交道,就更不会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了。
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懿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紧接着董卓祸乱京都,随之开始了各路诸侯争霸天下的局面。在不断争锋过程中,三国鼎立的局面便诞生了出来,开始魏蜀吴三国的篇章。
众所周知,三国魏国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十二虎臣,而蜀汉有五虎上将。他们在战争中洗礼,从而淬炼成了一代名将。这当中在蜀汉当中,位于五虎将之一的赵云,被当时人们评为常胜将军。鲜有战败的经历,那么他要是和夏侯惇比武的话,谁的胜算会更大呢?
在《三国演义》当中两个人还真有过交手的记录,不过两个人没有一对一真刀实枪的单挑,这个部分罗老先生写的不叫含糊,说的是赵云和夏侯惇打了一会,然后诈败而走。
演义中记载说:
云大怒,纵马来战。两马相交,不数合,云诈败而走。夏侯惇从后追赶。云约走十余里,回马又战。不数合又走。
一个是蜀汉的常胜将军,一个是曹魏中曹操最忠心的大将。他们的战斗力谁强谁弱,从上一段并不难看出来,两个人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发挥出来。接下来由笔者带您领略一下两位将领的风采,我们先来看下赵云。
首先分析赵云的实力。
说起赵云,大家都知道他的成名之作,长坂坡上面“七进七出”,勇救少主刘阿斗。经此之后,三国的武将排名上面就多了这么一位人物,常山赵子龙。不过话说回来,赵云在长坂坡的时候,确实出尽的风头。就连曹操在长坂坡的时候评价过赵云,演义中记载道,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曹操本就是一个爱才之人,看到赵云在自己的军队当中来回的冲杀。曹操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要下令活捉。也就因此,曹营这边的士兵大将,都没有对赵云形成必杀的心态。
三国中和赵云对阵过的有袁绍的大将文丑,在赵云刚刚出山投靠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被袁绍打败,半路上被赵云救了回来。还有就是被誉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在赵云营救刘备的时候,一枪刺杀高览。并在长坂坡中与张郃的对阵中,可以且战且退,从容应战。
赵云在刘备的军营之中被评为五虎上将之一。他的战斗力算得上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分析夏侯惇的实力。
那么夏侯惇又是如何呢?夏侯惇原本是曹操的发小,并且在曹操的军营当中,被评为曹魏的第一大将。但是这个“第一”并不是说武力值的第一,而是他的贡献进行评定的。
《三国演义》中关于夏侯惇的战斗力,可能是罗贯中老先生拥护刘备的缘故,曹魏的大将都是不堪一击的,而且还是不得善终的那一种。演义中的夏侯惇最出名的便是“拨矢啖睛”,在和吕布的大将高顺的对阵中,被对方射中眼睛,紧接着夏侯惇二话没说,直接把箭拔出来,说了一句“父精母血,不可弃之”,然后吞进肚子里面了。然后挺枪纵马直取对方曹性的人头。
那么夏侯惇的战斗力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在与夏侯惇的战斗人员中,有名的人物,主要有吕布、高顺、关羽、赵云等人。可以拿出来比较的主要是高顺和关羽。在和高顺的战斗中,和高顺打了四五十个回合,然后高顺不敌,策马而回。
当年高顺可是和张辽一起,共同在吕布的手下共事的。二人的战斗力应该相差不大,无非就是后期的战斗力在实战中积累的越来越多,导致能力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笔者认为,张辽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还有一次就是和关羽的对阵中,我们可以看一下《三国演义》里面的介绍:
关公大怒,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惇交战。约战十馀合,惇拨回马走。关公赶来,惇且战且走。
了解关羽的可能都清楚的是,关羽对阵有一个特点,基本上在战场上能够打到十个回合以上的人不多。基本上都是在十个回合以内,被关羽手起刀落,人头落地这么一种结局。那个在这里夏侯惇和关羽打了十多个回合,然后还没多大事,边打边跑。可见夏侯惇也不是个吃素的。
总结
由此可见,就单论赵云和夏侯惇两个人的对阵来说,两人的战斗力应该是不分伯仲的。在关羽的刀下不仅能够活下来,而且之前官渡之战中关羽一刀就把文丑斩杀。而曹营中当中当时,张辽、徐晃都不是文丑的对手。然而赵云又在刚开始投靠公孙瓒的时候,成功击退文丑。更何况,赵云的蜀汉的最大职责是保护刘备的安全。而夏侯惇的主要职责是后勤保障。所以两人的不管能力还是战斗力,差不多是棋逢对手。
关于赵云和夏侯惇两个人单挑谁的战斗力更强,你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