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这几天收到好几个留言,要米粒妈讲讲吐奶的问题。
这是一个小月龄宝宝都要面临的问题。虽然过去了好几年,但米粒妈对那时的情景还是记忆犹新。
那种每天要换几次床单和衣服、妈妈头痛、心累身也累的日子……
溢奶是指宝宝从嘴角流出少量奶水,若是喷射状吐出,就属于吐奶。
溢奶、吐奶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症状,随着宝宝一天一天长大,到了4~6个月大期间,溢、吐奶现象通常就会自然减缓。
明知道这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必经阶段,但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妈妈不心疼宝宝。
为什么宝宝会发生吐奶的状况呢?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婴儿都会发生吐奶的状况,有的宝宝偶尔吐一次,有的则是每次喝奶后,都要吐个几次。
但是这并不表示宝宝消化不良,通常是由于奶吃得过多,或是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引起的。
也就是说宝宝吐奶最常见的原因其实是:家长不适当地喂奶!
常见的情形有:
- 宝宝没有含紧奶头;
- 奶嘴洞太小,婴儿用力吸的同时,也一并吸入了空气;
- 家长没注意到奶瓶空了,还让宝宝继续吸吮着奶瓶;
- 大人强迫喂食,宝宝其实已经饱了,大人还是继续喂;
- 喝完奶后忘了拍嗝,就让婴儿躺下,甚至立刻大力摇晃婴儿或让婴儿哭闹,都会造成吐奶。
不适当喂奶造成的吐奶,正确喂奶就是解决之道:
注意喂奶姿势及握瓶方式,奶瓶底部稍抬高,让奶嘴前段充满奶水,避免宝宝吸进大量空气。
米粒妈跟大家分享一个由国际认证的泌乳顾问来告诉大家,怎样正确地瓶喂宝宝的视频,包括怎么喂宝宝的姿势才是正确的,还有错误的方式又有哪些。
喝完奶后,一定要帮宝宝拍嗝排气。事实上,想要减少宝宝吐奶,最关键的做法就是拍嗝!
4个月以前的宝宝食道短加上蠕动性较差,胃的容积小,气会不容易顺利排出;而且贲门要在宝宝4-6个月大左右才会完成发育。
所以6个月以前的宝宝吃完奶,帮忙拍嗝是必要的,否则胀气还可能再影响到下一餐进食。
说到拍嗝这件事,很多妈妈一定很苦恼,常常拍了半天,宝宝一个嗝都没打出来,结果一放下来,宝宝立马就吐了。
今天米粒妈就来给大家支招,告诉大家正确的拍嗝方法:
- 肩上拍背法
把宝宝的头轻靠在肩膀上,头侧一边,然后手掌微弯,由下往上轻轻的拍,要拍在宝宝的肩夹中间。
如果宝宝的脖子还没硬挺,妈妈要在宝宝头部提供良好的支撑,避免肩膀压到宝宝的口鼻造成窒息。
- 侧坐大腿法
让宝宝稍微往前倾坐在大人的大腿上,一手用手掌虎口托住宝宝的下巴,另一手由下往上用手掌轻拍宝宝背部。
如果宝宝一直不打嗝,可以让宝宝稍微往后倾斜再往前倾,这样移动可以帮助打嗝。
因为是坐姿,如果宝宝的身体还很软,宝宝脖子和脊椎的部分妈妈要支撑好。
帮宝宝拍完嗝后,最好先竖抱着一阵子,要确保宝宝的头部要高于身体部位,等宝宝情绪稳定了,才能把宝宝放下睡觉。
宝宝喝完奶后,最好让宝宝侧睡,能让奶容易进入胃部,减少吐奶的几率。
还有一个问题也很困扰妈妈们:怎样能知道宝宝有没有吃饱、喝足够奶呢?
母乳是按需分配的,宝宝饿了只管吃,母乳管够 ~
如果孩子是喝配方奶,一般来说是这样:
0-2个月的宝宝:约2-3小时喝一次奶,一次奶量约在45-90ml;
2-4个月的宝宝:约3-4小时喝一次奶,一次奶量约在90-120ml;
4-6个月的宝宝:约4-5小时喝一次奶,一次奶量约在120-180ml,这个阶段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建议开始吃辅食的月龄;
6-12个月的宝宝:约4-5小时喝一次奶,一次奶量约在180-230ml。
还可以从宝宝的排尿量来判断宝宝有没有摄取足够的奶,宝宝每天如果有六次尿布是满满的,就代表奶量有喝够了。
另一个问题妈妈们也常有:宝宝吐奶后,要不要继续喂奶呢?
一般来说,可以暂停一下,等宝宝饿的时候再喂他。
基本上只要宝宝每次吐奶量在40cc以下,不是连续发生,而且宝宝胃口好、精神状况良好,身高体重发育也在正常范围内,就不必担忧。
但是也有些宝宝吐奶是代表宝宝的身体有些状况,需要尽快送医求诊:比如宝宝吐奶就像喷射状喷出;宝宝精神状态不好,强烈抗拒吃奶、哭声尖锐、呕吐物里有绿色的胆汁或者带血、排出果酱便……
宝宝的呕吐物为什么带着酸味?还常呈现奶块状?
这是因为宝宝喝了奶后,消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分泌胃酸。
当奶汁进入胃里不久,就会被胃酸混合,奶汁受到酸的作用后,就会呈现凝集状态,这是非常正常的状况,妈妈们千万不要慌张。
随着月龄增加,宝宝吐奶的次数就会渐渐减少。
吐奶最常发生在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的现象,多数的婴儿到能够坐起来的时候,就不吐奶了。
也有少数孩子是在能走路时才停止吐奶。
总之,吐奶是一个很容易让妈妈困扰又特别担心的问题,只要没有上面说的几种病状,而且宝宝的体重确实在稳定地增加,精神很愉快,活动力、食欲也很好的情况下,家长其实就不必过分担忧。
孩子吐奶是不是因为母乳、配方奶不适合宝宝呢?
很多父母或长辈,一看到宝宝吐奶,就会立刻给出这个结论:一定是宝宝不适合母乳或这个牌子的配方奶。
事实上,所有的奶品中,对宝宝最好的绝对是母乳,不只营养价值高,对宝宝来说也是吸收率最高的,而且还很卫生,最大程度降低婴儿过敏的机率,同时可以增加对外来细菌的抵抗力。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母乳哺育孩子,就算母乳不够,母乳搭配配方奶也是很好的选择。
假如宝宝在哺喂奶粉后的数小时内,就发生呕吐或腹泻,而这些症状在终止牛奶喂食后就自动停止的话,就可能要考虑是宝宝对牛奶过敏。
有10%的宝宝出现胃食道逆流吐奶,是因为对牛奶蛋白过敏,只要喝一般配方奶就会一直吐奶,这时候妈妈可以暂时把宝宝的奶粉,改成水解蛋白奶粉2-4周试试看,如果宝宝没有再呕吐,可能就是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导致。
除了这种过敏状况,宝宝吐奶通常不必考虑更换配方奶。
关于奶粉的问题,可以看看米粒妈之前写的奶粉到底能喝到几岁的文章。
最后米粒妈帮大家画个重点,关于吐奶常见的迷思,妈妈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观念:
1、宝宝睡着就不用拍嗝?
错!
尤其刚出生的宝宝常常喝着奶就睡觉了,因为担心吵醒宝宝,所以不帮宝宝拍嗝。
其实,就算宝宝睡着,嗝气一样会排出,宝宝不会因为睡着就不打嗝。
如果看到宝宝已经睡着了,就把睡梦中的宝宝直接放下平躺,这样做反而会让宝宝吐奶。
为了避免宝宝吐奶,睡着的宝宝更需要拍嗝,而且一定要抱起来拍,重点在于拍嗝的动作要轻柔、正确,避免力道过大,让宝宝不舒适或吵醒宝宝。
2、宝宝右侧卧方式睡可以加快胃排空时间?
正确!
胃的位置靠左,以右侧卧方式入睡,能加快胃排空时间,胃内饱胀的压力解除,吐奶自然解决。
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宝宝趴睡,因为趴睡会大幅提高“婴儿猝死症”的机率。
3、溢吐奶和配方奶、母乳有关?
错!
宝宝吐奶一般和喝配方奶或母乳没有直接、绝对的关系。
但是如果宝宝患有乳糖不耐症,则有可能因为无法消化吸收乳糖而在肠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出现腹胀、吐奶的情形。
还有少数的小朋友因为对牛奶蛋白过敏,造成一喝奶就吐奶。
这两种情况,就得帮孩子换配方奶,选用适当的配方奶来试试看。
4、宝宝吐奶等于没喝到,要再继续喂?
错!
如果宝宝才刚吐奶,就不要急着让宝宝把剩余的奶喝掉,因为吐奶代表胃部刚经历一阵痉挛收缩,所以应该先休息一下,如果之后宝宝还想吃再喂食。
最后米粒妈要再呼吁一下,请家里有孩子的大人都戒烟吧!
家里有人抽烟,宝宝吐奶的机率会显著提高,这点常常被妈妈们忽略,请大人要多留意。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英文和数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