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军阀巅峰兵力达40万,是中国北洋时代旧军阀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故而能控制住北方6省。
民国时期的军阀,整体来看分为旧军阀和新军阀,分界线是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旧军阀中,又分为北方的北洋系及外围(包括直系、皖系、奉系、复辟系、鲁系、晋系等),以及南方军阀(滇系、桂系、黔系、湘系等)。所有这些军阀里面,张作霖的奉系是最强大的。
张作霖的奉系强大原因很多。首先是张作霖本身占据东北,属于“金角银边”,山海关一守,敌人无法进入,可以独霸这领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区域。相对来说,关内其他军阀往往是彼此征战,很难有一块完整的根据地,即使如滇军等有完整根据地,其资源人口也完全没法和东北相比。其次张作霖大多数时候勾结日本人,获得了日本人的不少支持,包括其部将郭松龄发动反张战争时也是日军助战将其剿灭。
奉系军阀兵力发展,有一个逐渐扩充过程。张作霖本是奉天巡防队前路统领兼中路统领,1912年投靠袁世凯,成为第27师师长。1916年张作霖支持袁世凯称帝,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初步形成军阀体系。1917年张作霖吞并第28师,增编第29师,从此形成3个师的兵力,约5万人。
1918年张勋在段祺瑞支持下,截留北洋政府直系冯国璋向英国借款买的日本军械,增编1个师和5个混成旅。9月张任东三省巡阅使后,彻底控制三省军政大权,麾下军队包括奉天4个师+5个混成旅外,吉林5个混成旅,黑龙江3个混成旅、2个骑兵旅。总兵力4个师+15个旅,约10多万人。
1920年张作霖参加直皖战争,帮助直军击败皖军,又增编2个混成旅,并开始建空军。1921年张兼任蒙疆经略使,又增编8个混成旅。此时,奉军总兵力达5个师另23个混成旅和3个骑兵旅,计20余万人。这时候,张作霖的兵力已经远远凌驾于其他军阀之上了。南方的滇系、桂系等,兵力不过几万人。直系的各省总兵力大约不亚于奉系,但是分布各省,而且和其他派系军阀交织,不如奉系这样可以调集大军入境。
1922年,张作霖率领13万大军入关打第一次直奉战争,当时吴佩孚率领的直系军队只有7万人。不过,吴佩孚军事才能是超过张作霖的。奉军被直军击败。退回后整编军队为陆军3个师、27个旅和5个骑兵旅,共约17万人。又筹建海军,加强空军。两年之后,奉军总兵力已经达到近30万。
1924年,张作霖再次率领大军入关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由于这次其联合了皖系段祺瑞和广东孙中山,加上冯玉祥倒戈,终于内外夹攻击溃了吴佩孚,奉系势力扩展到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张作霖把持了北洋政权,达到人生权力的巅峰。
1925年5月,张作霖将陆军整编为东北陆军20个师另7个旅、2个骑兵旅、2个炮兵旅及工兵、辎重兵各1个团,10月编组为6个军团。东北军总兵力30多万。不过在浙奉战争中,奉军被直系孙传芳击败。此后奉系最能打的郭松龄发动反对张作霖的战争,虽然被镇压下去,却削弱了奉系的实力。
尽管如此,由于此时奉系地盘大,根子深,所以纸面上的军力继续不断膨胀。空军继续扩张,辖5个航空队。1926年1月,东北海军又接管了渤海舰队。实力大增。到孙中山北伐前夕,奉军拥有30多万大军,飞机200多架,舰艇数十艘,是全国规模最大、装备最齐全的一支军事力量。
不过,奉系军队虽然数量多,装备好,但战斗力与其规模和装备并不太匹配。第一次直奉战争拥有2倍兵力却被吴佩孚击败,第二次直奉战争同样是优势兵力下无法突破吴佩孚的山海关防线,最后靠冯玉祥倒戈才入驻北京。浙奉战争也输给了孙传芳。所以,后来面对蒋介石黄埔军和南方新军阀组成的北伐军,奉军根本招架不住,很快一路败出山海关,张作霖还被日本人炸死。
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统帅的东北军继续维持30余万人的规模,参加中原大战,直到918被日本人占去老巢,曾经庞大威武的奉军也就江河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