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去旅行,都怎样解决食宿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15
导读

《晋书・潘岳传》中记载了一篇潘岳的文章,即《上客舍议》,这是一篇了解魏晋时民间旅店业状况的重要文献。 即便在当时,潘岳的观点也很有说服力,所以后来「朝廷从之」。上文中说到当时有旅馆,即逆旅,可以为旅客提供…

魏晋时,那些长途旅行的人要解决住宿问题,有三个选择: 一是官办的驿亭传舍,二是民间私人经营的逆旅,三是寺庙僧院。

秦统一天下之时,便创立了全国统一的邮驿制度。汉高祖刘邦就曾在秦时担任亭长。

到了汉代,政府设置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交通大道上三十里一驿,驿设置传舍。魏晋延续了这种驿亭传舍的制度。 这种机构专门服务于朝廷公务出行的人士,如来往于各地之间的信使,朝廷派出或者召回的官员,各国的使节等。

驿站不仅为住宿的人提供食宿,还为马匹提供饲料。驿站还养着马匹,供信使使用。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在洛阳城中设立了「四夷馆」,相当于国家宾馆,招待外国使节。

△《出行图》甘肃高台魏晋墓葬壁画砖

千年前驿站已在历史中消散,如今只能在考古遗迹中发现一些过往的记忆。

在嘉峪关以东酒泉以西的新城地区,茫茫的戈壁滩上,约 13 万平方米的地下,有 1400 余座魏晋时期的墓葬群。1972 年起,考古学家们陆续发掘清理出 8 座大型古墓,从中发现 700 余幅彩绘壁砖画,描绘了距今 1600 多年前魏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当地的陈列馆中,有许多魏晋时期的文物,最著名的就是那个《驿使图》壁画砖,中国邮政的标志即来源于此。

这种官办驿站由于费用由政府负担,一些官员就会想办法从中捞好处,从而影响了驿站的正常运转。

为了能在驿站享受更多的「招待费用」,这些官员往往「恐吓传邮」以达到目的,致使驿站不堪重负。为了改变驿站这种混乱的状况,有些地方官员也曾下大力气整顿,在短期内也有好的效果。

△鹿王本生图敦煌莫高窟第 257 窟·北魏

驿站管理的难题也折射出官办产业的困难不仅仅是当今世界的难题,在古代也是难题。

与此相对的就是民间私营的「逆旅」,相当于现在大街小巷的旅馆酒店。《晋书・潘岳传》中记载了一篇潘岳的文章,即《上客舍议》,这是一篇了解魏晋时民间旅店业状况的重要文献。潘岳在文中介绍了当时民间私营旅店的各个方面包括住宿、餐饮、安全等内容。

当时,有官员认为,私营旅店的兴起不仅会破坏以农为本的社会根基,而且还藏纳犯罪分子,败坏社会风气,所以,应该全面禁止,并将其收归官营,政府可以派人管理所有旅店,按照住宿房间收费。

关于这种对旅店实行「国有化」建议,潘岳予以彻底否定,写下了这篇《上客舍议》,其中谈到了民间私营旅店的种种好处。「行者赖以顿止,居者薄收其直,交易贸迁,各得其所。」不论是出行的人,还是开旅馆的人,都能从这一行业中得到好处,乃是「双赢」。

△《归去来辞书画卷》中描绘陶渊明乘坐牛车出行的场景局部

当时的民间旅馆,「冬有温庐,夏有凉荫,刍秣成行,器用取给。疲牛必投,乘凉近进,发槅写鞍,皆有所憩。」所谓温庐,就是带取暖设施的房间,可见当时的旅馆主人很注重客户体验。

这些旅馆不仅在冬天提供取暖服务,在夏天还会营造阴凉的环境。他们在为旅客提供食宿服务的同时,还为旅客带来的牲畜(牛马等)提供饲料,并为旅客提供各种生活用具。

从社会治安的角度来看,「劫盗皆起于迥绝,止乎人众。十里萧条,则奸轨生心;连陌接馆,则寇情震慑。且闻声有救,已发有追,不救有罪,不追有戮,禁暴捕亡,恒有司存。」

就是说,这些私营旅馆实际上对社会治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反而是那些没有人烟的地方更容易有盗匪之患。

△槐荫消夏图·佚名·宋

从潘岳的文章中还可以看出, 当时这些旅馆的营业时间比较灵活。旅客不论是投宿,还是离开,早晚都有接待。

而且,当时旅店业已经兴旺起来,交通发达的路边,靠近都城的地方,逆旅的分布已经比较稠密了。

潘岳还在文中批评了权力对市场的干涉。「今贱吏疲人,独专檎税,管开闭之权,藉不校之势,此道路之蠹,奸利所殖也。」这种朴素的市场经济思想值得充分肯定。

即便在当时,潘岳的观点也很有说服力,所以后来「朝廷从之」。可以说, 潘岳对当时民间旅馆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归去来辞书画卷》中描绘陶渊明乘坐牛车出行的场景局部

到了南北朝,由于佛教盛行,寺院也多了起来。这些寺院是出家人修行之所,对外出的人来说,也是可以借宿的地方,绝大多数寺院对此并不排斥。

人们出门在外,路上怎么吃饭? 可以吃自带干粮,也可以在路上找卖食品的地方吃饭。上文中说到当时有旅馆,即逆旅,可以为旅客提供食品。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当时人们外出,携带的干粮有肉脯、鱼干、锅巴、面饼、糗等。这些干粮有个特点,那就是不易腐坏,适合长途旅行。

糗为炒熟的米、麦等谷物,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旅途食品。中国最早的典籍《尚书》中就有「峙乃糗粮」的记载。这种食品便于携带,无火也可就食,适合旅途充饥。

除了自己携带的粮食,人们外出也可以在途中客舍解决吃饭问题。普通平民出行住逆旅,可以花钱吃饭,甚至可以自己做饭。即旅店向住店客人提供粮食和炊灶用具。客舍之外,还有旅途中的各类饮食店可供选择。

005特集 《竹林七贤》

撰文 | 杜篆之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 O N T A C T

李小龙:遇到叶问师傅,我才知道什么叫老师

译经名僧的两次破戒,都是有苦衷?

快速获取《竹林七贤》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