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笔|我的初中:好追梦(二)
曾文英
网络
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战役打响。从那时起,全国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学校也不例外。
我们刚刚就读的小学附设初中部是一座平房,有两间教室,教室面前是一条大约四米宽的通道,可正是这条通道,成为全校(含小学)唯一的“防空”要道。入学之时,校长便作了动员,不是说学习多么重要,而是谈战争形势的严峻。他说:“我们这里面临东南沿海,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有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万一敌机临空,敌炮轰鸣,敌人进村,我们怎么办?”校长环视了一下,小学部鸦雀无声,而初中部人声鼎沸,说得最多的就是挖地洞、做红缨枪……
校长趁机大声呼喊:“你们准备如何应战?”
我们初中部同学齐声回答:“地道战!”
《地道战》这部电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军事教育片,也是那时最热映的影片之一。我们今晚在乡里看了,明晚又到邻村看,上个月看了,这个月又看……此时,校长一提起,大家已经以期盼的眼神望着校长,等待其“下令”:何时动工,在哪里动手?
网络
网络
网络
在初中部这一排也就是两间教室的面前,课前、课后还有下午第三节的课外活动时间,人们可以看到,一场“预防空袭,减少损害”而挖掘壕沟的“战斗”开始了,你挥锄我提土;你们挖地洞,我们摆凳子……因而,当今天再听到“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时,我的脑海浮现的不是银幕上上演的地道战情景,而是我们当年发生的“地道战”故事:
“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你们要各自为战,你们要各自为战。”这句经典台词不再是出自电影中高家庄民兵队长高传宝之口,而是成为我们逃课的“口令”:预备钟响了,我们不是进教室,而是纷纷下防空壕,钻进防空洞……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一个男生的人影也没有,只剩下不敢吭声的女生。“谁带头,听话不?”听到教导主任,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发火了,我们男生立刻爬出洞口,在防空壕站立,并齐声回应:“听,一切行动听指挥!”老师无可奈何,破颜一笑,改口叫道:“上来吧,现在上课。下课再去当‘英雄’!”
大城所传统文化
那时,何止这些:“没有枪没有子弹,凭什么打赢敌人?”这是我们思考的难题,也是我们的梦想!于是,慢慢地、慢慢地,我们的活动地点、目的地开始转移了,思路也拓宽了,从地面,向水中、天空全面展开——
每天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我们相约爬上城墙,从“陆军”而化身为“海军”,拿石头扔向护城河,让水面张力,荡起水花;又训练抛物线游戏,把石头从城顶上扔出去,旨在砸一砸通过护城河上的电话线,美其名叫“空军”战。谁砸中,大家就同时发出《地道战》中‘汤司令’的台词:“高,实在是高!”刚开始时,知道是反动派提出的口语,胜者心里还有点闷闷不乐,后来听者、听者,觉得还不错,也就当之为“贬词褒用”吧!不仅接受下来,还十分得意呢!
那时,我们都做着同一个梦,那就是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时时梦想着:从地道战,游水战,再到空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