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中气论(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82
导读

二气就是元阴元阳,人出生后,身体一切都是胃气所养,同样元阴元阳也是胃气滋养,十几天不吃不喝没有了胃气,元阴元阳都是死阴阳,所以元阴元阳就是胃气,都是胃气化生的气血滋养。人出生后,一身之气皆胃气所养,皆胃气所化…

扶阳中气论(二)

原创: 李洪虎 扶阳中气 10月13日

第四 气血

气与血是不可以分开,本是一个,就是胃气。

什么是气?内经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可见气是来之于脾胃化五谷而得。

何为血?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可见血也是中焦脾胃化水谷之气而来。所以气与血都是脾胃化生,气血同根,都是来自胃气。

例如把一个人放血,把全身的血都放完了,这个人气也没有了,虽然只放血,但全身之气绝,这说明血就是气,气就是血,气血本为一体。前面讲到气乃无形为阳,血乃有形为阴,阴阳合一,所以气血合一,归根为一气,乃胃气。

郑钦安说:五脏六腑皆虚位,二气流行方为真机。二气就是元阴元阳,人出生后,身体一切都是胃气所养,同样元阴元阳也是胃气滋养,十几天不吃不喝没有了胃气,元阴元阳都是死阴阳,所以元阴元阳就是胃气,都是胃气化生的气血滋养。内经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是胃气化生气血而养五脏六腑。因此,实际养生治病中,抓住气血二字即可忽视五脏六腑。

人为什么生病?因为免疫力低下,不能对病邪免疫,不能对受伤患处修复。免疫力是什么?就是气血。

内经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不可独伤人;两虚相得,乃克其形。所以是正气不足,才能受邪而病,正气足,邪气不能独伤人而病。换言之,决定生不生病的是正气,而不是邪气,邪气只是在正气虚时,一个生病的条件而已。看我们今天的中西医治病,都以驱邪为主。 这样治疗,很多时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副作用大,即使把病毒邪气赶走了,但正气已衰,一有风吹雨动,马上又受邪而病,因为虚而易受邪。这也是很多简单病治疗得缠绵不愈,反复无常的原因之一。

扶阳中气论采用的是扶正气,正气是什么?人出生后,一身之气皆胃气所养,皆胃气所化,所以正气就是胃气,那我们要扶的就是胃气,这也符合中医之核心--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足,才能化生气血充盈,气旺血足,全身脏腑器官得到气血营养充足,身体自己即可自我修复,自我免疫,排除邪气,各个脏腑器官恢复正常功能,身体自然恢复健康。

一位西医博士 王涛的 《失传的营养学》,也同样证明了这点,书中说道,疾病患处就是营养不良,只要配给恰当的营养,患处就有了修复的材料,而能恢复正常,只是要精准地找到缺乏的营养并准确地配给难度很大。身体很智能,非人智慧所能及,身体知道缺乏什么营养?怎么修复?我们只需要提供产生这些营养的条件即可,就是让胃气足,以化生充足的气血,然后让气血修复身体,祛除疾病,恢复正常。这就是中医的执简驭繁的伟大,是治病的大智慧。

气血可以治病,那如何得到充盈的气血?气血是不可以药补,现在中医用黄芪,当归之类的药补气血,其实或许能补一点点,杯水车薪,并无大用,人生立命的气血是来自脾胃。因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为为胃气,唯胃气可化气血。脾胃属于土,土生万物,土只有温热如夏天热土才能生万物而旺盛,土如冬天冻土则土寒不生。所以要温热脾胃土,以生化气血。

如何温热脾胃?汤剂是白通四逆辈,中成药中最温热的是湘中桂附理中丸,脾胃温热而生机无限,气血充盈,患者病消,无病者可防大病。

今天,寒凉世界,住有空调,吃喝寒冷,普天之下,几乎人人脾胃虚寒,土本生万物,然已土寒不生,所以不孕不育多,妈妈体寒生的小孩疾病多,各种慢些病,疑难杂症众多,再加上主流医学西医的苦寒药,中医常用的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等,从小孩到成人,无不脾胃寒湿。而健康长寿是脾胃温热。

总结:人体中,气就是胃气,血就是胃气,阴就是胃气,阳就是胃气,五行也是胃气,一身都是胃气。血就是气,气就是血,分开气血就是错误。气血就是免疫力,气旺血足就健康长寿。

中医讲透:全都没有离开胃气,万宗归一!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