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宣教科 编 / 班亚
【搜狐健康】近日,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连续收治了3起儿童吞食异物的病例,3起病例尽管情况紧急危险,但在医护人员的辛苦努力下,成功为3位孩子取出异物,确保了孩子的生命安全。
12月16日一名2岁幼童因吞食13颗磁力彩色钢珠到我院就诊
12月16日晚间,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才从一名2岁多的幼童小肠段内取出13颗磁力彩色钢珠,可就在12月17日,来自贵州毕节的11岁男孩又出现了误吞异物的情况。据了解,小孩因严重咳嗽数日,经毕节市医院检查,发现原来孩子气管内有一颗钉子。然而钉子是如何进入孩子体内的,孩子和家长却都说不清楚。
卡在孩子气管内的长钉
12月17日,小孩从毕节市转入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医院组织儿童呼吸科、儿童消化科、小儿外科、麻醉科、急诊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后,于18日下午经过多位专家3个多小时的紧张艰苦手术,终于将这颗“钉子”取出。原来是一颗学生用的“彩色工字钉”,长度约2.3厘米,非常尖锐锋利,目前孩子已脱离生命危险,情况平稳。
手术中正在专注取出异物的专家
镜下气管里的钉子
从孩子体内取出的“彩色工字钉”
当天,医院医护人员完成该例手术,已是晚上20点30分,参与手术的儿童呼吸科孙永峰副主任医师回到家中已是22点,这时又接到来自医院的紧急电话,一名1岁多的孩子因吃牛轧糖,结果糖中的花生豆进入了孩子气管导致咳喘呼吸困难,情况紧急。孙医生立即再次返回医院,为患儿实行了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手术,最后成功取出卡在孩子气管中的花生粒,使患儿转危为安。
取出的花生粒
在此,专家再次提醒,为避免孩子误吞异物,预防是关键,家长是第一责任人,一定要高度重视,看护好孩子,尽到监护责任,以免因为意外危及孩子生命及健康。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每年有200多位“熊孩子”因吞食各类异物至气管、消化道、胃肠道等。
“熊孩子”吞食的异物主要为以下几大类:
1.圆形异物
硬币、磁力钢珠、游戏币、弹珠、棋子等,其中硬币发生的情况最多。这类异物对孩子损伤相对较小,大部分能够自行排出,但也可能会滞留胃内。危害极大的是近期市场上售卖的磁力钢珠。
2.长条形异物
棒棒糖棍、铁钉等,此类异物可能留滞胃内,不易排出,引起胃黏膜损伤甚至是穿孔。
3.腐蚀性异物
以纽扣电池占比最高、危害性最大。纽扣电池进入孩子胃肠道后容易被胃酸等胃肠溶液腐蚀,4-6小时会导致化学物质泄漏,需短期内取出,否则危及生命。
4.尖锐状异物
枣核、牙签、鱼刺等,此类异物容易划伤食道,引起局部感染、穿孔、主动脉弓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