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IT » 正文

“妈妈,我学习进步,你就给我买个手机好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0
导读

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当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你的回答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果没有奖励,那就不努力学习,孩子忽视了学习本身的乐趣。 学习本身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而我们很多时候给孩子的感觉:…

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住你的底线,孩子们学会了谈条件,苦得还是父母。

作者:夏瑞雪(富书专栏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jr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张小荷朗读音频

插曲:钢琴曲-《童年》

昨天,公交车上,无意听见一对母子谈话。

孩子: “妈妈,如果期末我成绩进步,你就给我买个手机好吗?”

母亲犹豫了一下:“可以,但是你的语文和数学都要上90分。”

孩子:“啊!都要90分呀,数学没问题,语文太难了!85以上可以吗?”

母亲坚定地回答:“不可以!”

孩子:“好吧好吧,说好了,这次学习进步,你就给我买个手机。”

这一幕其实常常发生,孩子用学习当做条件和家长做交换;或者我们用他们想要的东西作为努力学习的诱惑。

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当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时,你的回答影响孩子的一生!

你也许无意间

毁掉了孩子的学习

闺蜜小杨,在孩子刚学习时,她常常用诱人的条件来诱惑儿子。

比如:

“ 你好好努力学习,妈妈就给你买个滑板”;

“ 只要期末进入全班前十名,妈妈就带你去一趟迪士尼”;

“ 如果你每天坚持读英语,妈妈周末就让你玩一小时电脑” 。

开始很有效果,她对自己的做法洋洋得意,可渐渐地,她发现:随着儿子长大,能打动儿子的条件越来越少。

再后来,儿子干脆拿着学习作为条件来要挟她:

如果你不让我玩电脑,我就再也不读英语;

如果,你不让我和同学出去玩,我就不做作业;

如果,你不把手机给我,我就不去学校了。

闺蜜红着眼眶问我之前挺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

她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是被他一点点毁掉的。

一个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心理学上把它称之为: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分为两种:外部的强化(如:为了得到奖励或者避免惩罚去学习)和内部自我的需要。

而大量的研究表明, 内部自我的需要才是一个孩子能持续努力学习的原因。

小杨在一开始,就误导了孩子,努力学习是为了得到妈妈的奖励。

如果没有奖励,那就不努力学习,孩子忽视了学习本身的乐趣。

学得好

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

樊登读书的创始人分享过他和儿子之间的一条规则:你做任何事情对,爸爸都没有奖励。

成绩好没有奖励、跆拳道练得好没有奖励,学会游泳也没有奖励。

他四岁的儿子却表示理解:因为学得好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

我们要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

学习本身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而我们很多时候给孩子的感觉:学习是我的义务,如果我做得好,你就得补偿我!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有主要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5种需求。其中自我实现的满足属于最高层次的满足。

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努力学习,自我发展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引导孩子享受学习,比起简单的物质奖励要更有效,更持久。

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陈美龄被网友誉为“最成功妈妈”。

她有三个儿子并且都被她培养进入了斯坦福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

在谈及教育秘籍的时候,她提出一点: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物质奖励表面看起来省时省力,实际非常功利。

有这样一个对照实验:

学生分成两组画画,画好后第一组给予物质奖励。

而第二组什么也没有,一段时间后又让两组孩子再次画画时,第一组孩子画画的兴趣明显没有第二组高。

本来好好画画是孩子内心自我的需求,当把画的好等同于可以换来物质奖励时。

内部需求就变成了外部的强化。随着孩子对于外部物质奖励的热情流失,对学习的热情自然不能持久。

外部的物质奖励会削弱孩子们内在的自我激励,那如何奖励孩子呢?

陈美龄也提出了方法:用亲子间有趣的互动。

有家长提问:“孩子不喜欢洗澡怎么办?”

她给出建议:“你洗干净,可以帮妈妈化妆。”

男孩子甚至可以给爸爸化妆。听起来就非常有意思,孩子一定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把奖励变成有趣的事情,变成家庭间可以交流的事情。

不要和孩子谈条件

表妹五岁的儿子,有一段时间疯狂地抢着做家务。

原来,孩子每做一件家务都可以换来相应的报酬。比如:倒垃圾一块钱,扫地一块钱,拖地两块钱……

慢慢地,孩子越学越“贼”。家务涨价了,倒垃圾两块钱,拖地四块钱。不给不干!

弄得表妹哭笑不得,做家务的初衷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结果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谈条件的效果立竿见影,我们可以迅速让孩子停止做某件事情或者立刻开始做某件事,但是,父母会渐渐地失去掌控权。

孩子的学习能力特别强,他们特别的聪明。他会在一次次和你谈条件的过程中,快速找到你的底线。

潜移默化中,孩子也学会这种“交易”的方式。

家里和我们谈条件,学校里和老师谈条件,可是社会不会和孩子谈条件!

听到一个教了三十年书的老班主任说: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爱谈条件。

为班里多做一点点事情都要问凭什么?为什么?做了可以加分吗?凭什么?

就凭你是这个班集体里的一员!

作为家里的一员,就应该帮助分担家务,这是责任。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作为社会的一员,就应该遵守社会公德,这是责任。是不需要商量的事情。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爱谈条件。

为班里多做一点点事情都要问凭什么?为什么?做了可以加分吗?凭什么?

就凭你是这个班集体里的一员!

作为家里的一员,就应该帮助分担家务,这是责任。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作为社会的一员,就应该遵守社会公德,这是责任。是不需要商量的事情。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给孩子划底线。

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住你的底线,孩子们学会了谈条件,苦得还是父母。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作者简介:夏瑞雪,富书专栏作者,90后宝妈,初中语文老师,热爱孩子,热爱写作,在字里行间寻找更好的自己,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知乎@富书,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