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皇帝李璟和宰相冯延巳的小幽默_干卿何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17
导读

没想到叶衡倒是随意,他见朋友们都显得很拘束,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文/冯玄一

【史海遗珠】南唐皇帝李璟和南唐宰相冯延巳都是有名的词人。有一次,在筵席上,李璟取笑冯延巳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冯延巳"回敬"皇帝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吹皱一池春水"是冯延巳《谒金门》词中的句子,全文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而"小楼吹彻玉笙寒"则是李璟《摊破浣溪沙》词中的句子,全文为: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史海遗珠】北宋名臣胡旦晚年因患眼疾,在家闲居,闭门不出。史官为某贵侯作传,因其出身低贱,曾经是杀猪匠。史官为此很为难。要是据实写,又怕得罪了人家;如果不写,又违背了史家秉笔直书的精神。踌躇不定间,便向闲居在家的胡旦请教。胡旦听明原委之后不禁哈哈大笑,他说这有何难?就这样写"操刀以宰,示有宰天下之志",这不就行了吗?史官听了,捧腹大笑。

【史海遗珠】南宋孝宗时的右丞相兼枢密使叶衡被罢官后,闷在家中,郁郁不得志。很快就病倒了。朋友们来看望他,但是怕刺激叶衡,都不苟言笑,只是说些客套话。

没想到叶衡倒是随意,他见朋友们都显得很拘束,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就要死了,只是不知死了以后,好还是不好?"

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时在座的有人回答说:"想必极好。"

叶衡问:"你如何得知?"

那人答道:"假如死后不好,死了的人定会逃回来。可是没有听说有人回来,证明他们死后过得还不错。"

说完,满座大笑。叶衡去世时六十二岁。

【史海遗珠】北宋时期,丁谓和孙何都是有名的青年才俊,学问高,文章好。当时的著名诗人、史学家王禹偁作诗称赞他们说:"五百年来文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

一年,丁谓和孙何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孙何高中状元,而丁谓则名列第四。

得知名次后,丁谓忿忿不已。他认为自己的才学比孙何高,该中状元的是自己。宋太宗得知此事后,曾非常幽默地对丁谓说:"甲乙丙丁,你既姓丁,该得第四,无需抱怨!"

【史海遗珠】胡旦生于公元955年,字周父,热爱读书,少有才学。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对书生的才学不以为然。当书生作诗曰:"挑尽寒灯梦不成"时,公子嘲讽说:"此乃一瞌睡汉。"

书生自尊心受了打击,日后便越加发奋,第二年参加科举考试更是高中状元。他十分得意地写信给那个公子说:"瞌睡汉如今中状元了!"

而那公子看了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意思是,等着瞧吧,明年我也中状元。)

状元岂是你想中就能中的?牛就牛在,这位公子第二年真去参加了科举,而且真的就中了状元。

那个书生叫吕蒙正,而那个公子就是胡但,两人都是北宋时期著名大臣。因为这件事,胡旦被称为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

【史海遗珠】明朝末年,中国海权主要掌握在郑芝龙集团手中。郑氏家族向过往船只收取费用,一时间富可敌国,俨然成为闽南君主。就连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也不敢和郑氏家族碰硬,因为多次较量荷兰人都败得很惨,只得乖乖地缴纳保护费。郑芝龙成了真正的"海上之王"。

【史海遗珠】一次,荷兰人在给"海上之王"郑芝龙进贡的时候,故意献上一枝王杖和一顶金冠,引诱他自立为王。可是郑芝龙始终没有实施过。后来,清军入关,明朝灭亡,郑氏集团最终也被剿灭了。清朝实行更为严格的闭关政策。

【史海遗珠】17世纪末,荷兰的一部滑稽剧这样描写来自中国的茶叶给当时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借此草药(茶叶),小妇人们有机会时常碰面聊天。在茶叶流行之前,她们是如此的胆小如鸡。但现在她们完全改变了,彼此之间互相邀请喝杯小茶,而这就需要聚集到一块儿。当男人们愤愤地责问女人'你去哪里啦?'答复则是轻描淡写的'去泡茶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