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家长就教育孩子要礼让他人,但是遇上特殊情况,相信任何孩子都不会把自己的东西让出去,小田的女儿就在经历这个阶段。
小田的担忧
小田的女儿3岁多,正是自我意识较强的阶段,这一天,闺蜜带着女儿到了小田家,两个小女孩儿碰在一起,自然是有说有笑的,小田看着很高兴,就让两个孩子到处玩,可谁知临走的时候却发生了矛盾,闺蜜女儿看上了小田女儿的芭比娃娃,想要带回家玩,可小田女儿怎么也不让,甚至还动手推了闺蜜女儿一把,当场就把人给弄哭了,小田见状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再三劝说,才把两个孩子哄好。
闺蜜虽然带着女儿走了,但小田心里却非常过意不去,小田觉得女儿现在独占心理这么强,担心将来会变得很自私,小田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女儿,才能让女儿懂得分享。
大多数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其中的原因,家长未必知道
1、家长的错误示范
孩子的行为举止与家长平时的表现是有关联的,如果家长平时表现出自私的一面,孩子就可能对这类举动进行模仿,有的家长更是强迫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不分享,就会被大人训斥不懂事。
2、家里只有一个娃
虽然开放二胎,但有些家庭依然只有一个孩子,当孩子享受到来自家长全部的爱时,孩子就会习惯性地认为这是应该的,而渐渐衍生出自私的心理和行为。
3、变强的自我意识
孩子到3岁前后,会经历一个自我意识较强的阶段,在该阶段孩子会产生一种“什么都是我的”的想法,孩子在这样的想法驱使下,自然是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这属于发育阶段的正常现象,正确引导即可纠正。
如何引导独占心理较强的孩子呢?
1、进行提前教育
当孩子到独占心理较强的阶段时,家长可尝试进行提前教育,比如说孩子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需要与他人分享的情况,家长可以在家里跟孩子先模拟一下,提前告知孩子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这样孩子就会做好心理准备,提前做好预防孩子更容易接受分享这件事。
2、切勿强迫孩子
孩子接受一件事是需要过程的,刚开始时孩子很难去分享自己的东西,但这时家长要记住,不要强迫,应学着跟孩子商量,比如告诉孩子:“东西还是你的,只是借给小朋友玩一下,等下就还给你,你觉得给小朋友玩多久合适呢?”这样做及可以告诉孩子东西的所有权在他这里,又能缓解孩子不愿意分享的心理。当然,如果这么说孩子依然不愿意分享,也不要太过强求,在孩子之间做好调解工作即可。
3、做好正确示范
前面我们说过,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有一定影响,所以家长们想避免孩子出现自私举动,就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宽容、豁达。
可见孩子小时候不愿意分享并不代表着孩子将来会变得非常自私,只需要家长适当进行引导,孩子才能学会分享。
各位家长,你的孩子是否存在自私的行为呢?你又是如何引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