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0年,人口越来越多,是因为有着天时地利等诸多条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粮食大丰收。老百姓能吃上自己种的粮食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一到战乱人口就特别少呢?比如明朝在推翻元帝国的时候,普天之下有好多地方连人都没有了,要么就是逃光了,要么就是杀光了。
而在电视剧当中,朱元璋率领着自己的皇子皇孙们前往杭州城的时候才发现整个杭州只剩下12个人了,这绝对不是胡说八道,在明朝是极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一旦行军打仗就需要有兵丁,有无数的兵丁,于是这些男人全都被强征走了。紧随其后,行军打仗又需要粮食,需要无数的粮食,然后老百姓种在地上的粮食也全都被拿走了。没有粮食了,没有男人了,在古代无疑就是一个灭顶之灾,人口锐减很多情况下是活活饿死的,或者被战乱所奔波劳累。
而在民国时期,老百姓能够自己种粮食,打架归打架,种粮食归种粮食,两者互不耽误,所以尽管在民国时期非常的混乱,但是老百姓有饭吃,有粮食吃,也就不至于饿肚子。新物种的到来缓解了饥饿感咱们一直说是农业大国,而且在封建统治时期也一直重农抑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直要重农抑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想要有人口,就必须有粮食,想要有粮食就必须重农抑商。这是一整套的逻辑链,简单来讲的话:老百姓们必须能够吃饱了饭,才有力气干活,对不对?
但是在清朝的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白薯或者某些高产的食物纷纷从欧洲、从南美洲、从北美洲运了过来。播种出更高产,更能够解除饥饿感的食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清朝出现了第1次人口大爆发,突然之间把人口由原来的一亿变成了4亿人口。而在民国时期尽管比较混乱,但是老百姓依然能够种粮食,依然能够吃粮食,再加上民国时期的军阀行军作战,讲究的是策略,讲究的是热武器,而不是冷兵器了,再也不是像之前一样随便一抓一大把兵丁过来拿着刀就往前冲。
出于这种或者那种的原因,民国时期尽管非常的乱,但是人口数量还是能够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