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局上来说,是为了让芳官、藕官进入大观园,给因宝琴、岫烟到来而形成的热闹局面,再加上亮丽而繁华的一笔——盛极必衰,贾府的败落也从此时开始。
从情节上来说:“那位老太妃已薨, 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
老太妃逝世,一年不能筵宴音乐,养着这戏班子就没有用了,只好把她们分散。同时,贾母、王夫人等人“入朝随祭”,王熙凤病卧未起,尤氏“虽天天过来,也不过应名点卯,亦不肯乱作威福”,薛姨妈只照顾黛玉的身体,荣国府的管理出现了漏洞,正好给这群“野性未驯”的姑娘们发挥的空间。
有人说,探春不是有协理之权吗?她又不“入朝随祭”,为什么她管不了这些小戏子?
别忘了探春的身份,是未嫁的少女。王熙凤就说过,“虽说有三姑娘帮着办理,他又是个没出阁的姑娘。也有叫他知道得的,也有往他说不得的事”。而在探春向贾母报告大观园夜赌的时候,贾母一说“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厉害!”探春就“默然归坐”,因为下面的“盗贼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了,关系不小”,不是未嫁少女“知道得的”事了。
小戏子们,因为“唱了会子戏”,被赵姨娘称为“娼妇粉头”,也并不是赵姨娘一个人的偏见。王夫人也说:“他们都会戏,口里没轻没重,只会混说,女孩儿们听了,如何使得?”认为只要跟她们接触,就会对女孩子们产生不良影响。这样一来,探春也不便太深究小戏子们的争吵。
这些优伶没受过什么教育,不甘心顺服于等级制度,也不肯恪守礼教大防,的确是对荣国府的既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挑战。而随后的礼教的反噬,不仅是这些优伶的悲剧,也同样大大打击了礼教本身。就是在这“自杀自灭”之中,贾府败落的脚步大大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