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基辅罗斯时代,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不分彼此,同属留里克王朝的一部分,彼时大家聚集在基辅城的周围,占据了今时今日乌克兰与俄罗斯西部的大片平原地区,不存在语言与种族的差异,也没有那么多的民族矛盾,日子乐悠悠。
随着留里克王朝的崩溃,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逐渐分离开来,但在当时,这种分离更像是政治上的分裂,而不是民族的分化,大家割据一地,占山为王,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假以时日,重新归于一统也不无可能。
问题是:蒙古人打来了!
成吉思汗的子孙们,犹如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摧枯拉朽,将东欧的一切政权屠戮殆尽,转而建成了一个庞大的金帐汗国。彼时金帐汗国向南顶到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向北抵达北极,向东自一直到太平洋,如若不是山脉河流的阻隔,整个地球都是他们的。
唯独向西,在经过一系列战役后,止步于第聂伯河。
第聂伯河,是欧洲第三大河,发源于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部混交林地带的沼泽地,穿过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最终注入黑海,全长两千余公里,河面宽阔,落差巨大,日夜奔流不息,大诗人果戈里曾豪言:没有一只雄鹰能飞到第聂伯河的中间。
虽然蒙古人一度越过第聂伯河,占领保加利亚和波兰等国,但最终还是在激烈的反抗下退守到第聂伯河以东,并以此为边界,建立了庞大的金帐汗国。
刚刚独立不久的乌克兰被一分为二,东部归属金帐汗国,西部为强大的波兰-立陶宛帝国所蚕食。
这种分化,让乌克兰人的民族意识逐渐高涨,金帐汗国瓦解以后,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民族,夹在波兰和莫斯科公国两个庞然大物之间无所适从,不得不表示臣服,将国家命运交给了俄罗斯这个几百年前的同宗兄弟。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请求俄罗斯来统治乌克兰,驱逐波兰人。
关于这个协议,各方有不同的解读,乌克兰人觉得这只是希望用一种藩属国的形式,寻求支援。但俄罗斯历史学家一致认为:这是乌克兰自愿要求并入俄罗斯,文本就在那里,可自行查阅。
无论后世怎么解读,当时的情况就是,东乌克兰成为俄罗斯帝国领土的一部分,1954年,赫鲁晓夫以此协议签订时间为节点,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庆祝俄乌合并三百周年。
随着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的到来,俄罗斯开始不断向西用兵,并与德国、奥匈帝国一起瓜分了波兰,被波兰统治几百年的西乌克兰重新回到俄罗斯的怀抱,并与东乌克兰合并,形成了今日乌克兰的国家版图。
但这次合并却潜藏了很大的危机,西乌克兰在波兰人的浸染下,与俄罗斯离心离德,不愿意屈从于沙俄的统治,这与广大东部亲俄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苏联建立后,乌克兰半推半就,以独立共和国的身份加盟,并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期间双方矛盾不断,无论是三十年代的大饥荒,还是八十年代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都让彼此的隔阂越拉越宽,等到苏联崩溃,乌克兰第一时间宣布独立建国,几百年的合并寿终正寝,两国正式分道扬镳。
叶利钦时代,俄乌关系还算良好,大家好合好散,分手了还可以继续做朋友。但随着北约东扩和乌克兰政治家的集体向西转向,矛盾开始激化。
碍于被吞并几百年的屈辱,和对俄罗斯的恐惧,乌克兰希望加入北约,军事上受保护,经济上融入西方,一举两得。
但俄罗斯根本不可能容忍北约将边界推到自家国门外,更无法接受乌克兰的背叛,好合好散可以,干嘛要去给仇家做情妇,摆明针对我!
冲突似乎不可避免!
而以乌克兰的体量,哪里是俄罗斯的对手,强抢克里米亚、分裂东部只是牛刀小试,如果再继续下去,亡国也并非不可能。
那些蛊惑他们独立的西方大国,不可能为了乌克兰与俄罗斯开战,只能用经济外交手段,旁敲侧击,而皮糙肉厚的北极熊,面对制裁,生生顶了回去。
苦就苦了不知天高地厚的乌克兰,骑虎难下,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
所以说,乌克兰的今天,不是俄国可以要去分裂他,而是他们的决策者们无视大国政治的复杂性和自身的历史问题,投机政治,操弄民粹,把国家引入灾难,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要说罪魁祸首,还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