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时准备直接打第三次全面冲突?当年苏军真敢想_要的就是速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45
导读

苏军的考量是,在欧洲前沿地区,苏军拥有很大的常备军兵力优势,而北约军不仅在没有动员的情况下数量不足,而且倾向于后方纵深配置,苏军可以利用突袭直接撕裂北约前沿防御,不给北约重整防线的机会。这样的做法也有风险:北…

20世纪后半叶,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前线尖锐对峙,经常呈现剑拔弩张之状态。从那个对峙年代到现在,对北约华约爆发热战的计划研究都一直受到关注。许多人认为,一旦对峙变成热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变成一个加强版的二战或者是全面毁灭核战争。这其实都有失偏颇。

苏军炮兵

首先,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因为害怕全面核毁灭的后果,美苏两国的军事理论已经由全面核战争、核毁灭,向核均势背景下的高技术高烈度常规战争转变。也就是说,用核弹打向敌人本土玩同归于尽只是下下策,战争将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核战能力下以常规兵力交战的方式发生。

苏军

苏军的军事理论一直偏向进攻,在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构想中,华约军一方一般都预设为进攻方。但苏军军事理论和其国力其实存在巨大差距:整个对峙时代,苏俄和华约诸国的国力都弱于美国和北约,但弱方却以进攻的姿态在欧洲完成了兵力部署。唯一可行的做法是,一旦确定下手,华约军先下手为强,抢先进行战前动员和突袭,以期用短期内的军事优势打一场速决战,逼迫北约签订城下之盟。

苏军检查战备

但摆在俄国人面前的又有一个难题,完成抢先动员必须是在北约不知晓的秘密情况下。一旦动员和布置军队的情况被北约情报网知晓,北约也展开动员和针对性的兵力布置,那么奇袭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和二战不一样,一场新的大规模战争不可能准备几个月——这几乎肯定会情报网和先进的侦查技术所知晓。抢先动员的时间被压缩到天。不过得益于通讯水平和交通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有数量庞大的预备役人员,苏军和华约进行动员的速度也快得多。

美军坦克

20世纪70-80年代,苏军总参谋部还设想过一种“兵营突袭”的特殊开打方式。也就是在不进行动员和准备的情况下,依托部署在东德、匈牙利的前线的A类战备部队直接向北约发起突击。这样发起战争的方式是不可能被北约预警的。苏军的考量是,在欧洲前沿地区,苏军拥有很大的常备军兵力优势,而北约军不仅在没有动员的情况下数量不足,而且倾向于后方纵深配置,苏军可以利用突袭直接撕裂北约前沿防御,不给北约重整防线的机会。

美军战术空军

苏军欧洲前沿的全训A类部队是完全满编的,战备等级高,从平时状态转入攻击状态只需要2小时——相当于俄国人用2小时的准备直接开打世界大战!不过这样的做法也有风险:北约的地面部队或许会被打个措手,但北约强大的战术空军却可以发起大规模空袭,尤其是对东欧桥梁道路的打击,会让苏军后续梯队开入战场受到巨大迟滞,随着时间的拖延,苏军前线的兵力优势将大幅下降。

而且,作为进攻一方,苏军处于一种不取得全胜就是失败的局面——一旦无法快速完成战役目标,拖入持久战,那么局势会十分糟糕。北约主场作战的优势、多重防线和战术空军的强大,苏军实际很难如同很多艺术想象中的那样,用装甲集群横扫北约。一般认为,苏军的攻势只要在5天内仍未突破北约军战役防御并达成合围作战,基本就等于失败。这是决定成败的5天。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