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57岁母亲,退出儿子“家庭”的真实经历_值得每个家庭借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52
导读

我们也有众多的父母,像这位妈妈一样,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不是整容,而是换了个形式而已。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

作者:优优妈妈

朗诵:林静

来源:超烦恼爸妈营(ID:cfnbama)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应该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

——兹心

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说想去整容,你会同意吗?

有这样一位妈妈,就疯狂逼女儿整容。22岁的女儿被逼无奈,表示宁愿断绝母女关系,也不会再去整了。

我也很好奇,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让这位妈妈如此执着?

在主持人涂磊的问话中,得知:

妈妈在女儿6岁时离婚,独自拉扯女儿到14岁后再婚,并与现任丈夫生下一个儿子。

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为了不让女儿走自己的老路,希望女儿婚姻能一次成功,一辈子快乐,所以希望女儿外表更好,想到了整容这个法子。

在台上,妈妈泣不成声地跟女儿道歉:妈妈从来没有嫌弃你长得不好看。

坦率地讲,妈妈是爱女儿的,只是方式过于激烈和不恰当。

我们也有众多的父母,像这位妈妈一样,正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不是整容,而是换了个形式而已。

父母用自己以为爱的方式,在错爱着孩子,还自以为给的已经足够,却未想过给的对不对。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去年综艺《我家那小子》,火了一对母子——朱雨辰和他妈妈。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朱妈妈对儿子爱的窒息感。

“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的”

“我完全没有自我……我在家里的位置就是我顶两个菲佣”

“他的每段感情我都是知道的……我都是会干扰的”

“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的”

“我完全没有自我……我在家里的位置就是我顶两个菲佣”

“他的每段感情我都是知道的……我都是会干扰的”

72岁的朱妈妈,为了照顾儿子,曾背着80只大闸蟹,拎着一口锅,搬到了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

怕儿子上火,每天凌晨4点起来熬梨汤,一熬就是十年;

怕儿子受伤,还要干涉他的工作和感情。

她对儿子的爱是360度无死角的爱。

“妈妈这种爱,太有压力了。”

“妈妈这种爱,太有压力了。”

在亲子关系中,朱妈妈完全没有边界意识,陷入了病态的“非爱行为”中。

“非爱行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必须要听我的话,否则就是不孝,就是白眼狼!

结果呢,儿子对母亲又爱又恨,非常的纠结和痛苦,母子关系也很僵硬。

著名媒体评论人石述思曾对‘父母之爱’作过这么一番评论:

从上初中起,孩子就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是他自己,你的爱要有一个底线,得尊重他的感受,他有选择自己生活、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

从上初中起,孩子就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是他自己,你的爱要有一个底线,得尊重他的感受,他有选择自己生活、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

密不透气的爱,对孩子来说,是枷锁,更是深渊。就像一只被囚禁的鸟,当有一天笼子打开了,它也不知道飞了,尽管外面就是它曾经渴望的蓝天白云。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北大才女赵婕曾在演讲中说道: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一个57岁的母亲,在听到这段话时,感慨地说: “虽然我的退出有点晚,但幸好来得及。”

儿子是家里的独子,母亲一直以来都非常宠儿子。

在她退休那年,儿子刚好结婚了,所以,她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照顾儿子和儿媳妇的责任。

每天帮忙做早饭、打扫卫生,晚上做完晚饭、等他们洗漱、准备睡觉才回到自己家。

自认为,做得分毫不差。

没想到自己24小时保姆式的辛苦付出,并没有得到儿子和儿媳的感激。

一天,她像往常一样拎着从早市上淘来的新鲜蔬菜来到儿子家,在门口就听到了争吵。

“你一定把新钥匙给你妈了,谁都有拖延症的时候,衣服放着第二天洗又有什么关系,看着晾衣杆上的短裤和胸罩,我没有被帮忙的快乐,只有隐私被窥视的尴尬。”

“你看看你被你妈惯的,每天回家就躺沙发上,什么都不干,东西不收、垃圾不倒,就差没把饭喂你嘴里了,你就像个没断奶的小孩!”

“她是我妈,你让我怎么办?”

……

“你一定把新钥匙给你妈了,谁都有拖延症的时候,衣服放着第二天洗又有什么关系,看着晾衣杆上的短裤和胸罩,我没有被帮忙的快乐,只有隐私被窥视的尴尬。”

“你看看你被你妈惯的,每天回家就躺沙发上,什么都不干,东西不收、垃圾不倒,就差没把饭喂你嘴里了,你就像个没断奶的小孩!”

“她是我妈,你让我怎么办?”

……

儿子的话让她感到心寒,自己掏心窝的对他们好,到头来却是各种声讨,自己倒像个不懂事的人,还瞎忙活什么呢。

想通之后的母亲,试着退出儿子的小家庭,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

不料,儿媳态度180度大转变,甚至在朋友圈转发他们的照片表白“我晚年时的楷模,我至亲的公公婆婆。”

一场得体的退出,不仅自己乐得轻松自在,还增强了家庭关系的亲密感。

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之爱只有以分离为基础,摆脱控制和占有,才能更好的助力孩子成长。

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言: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点击图片发现更多免费美文

孩子就像一只风筝,父母就是那个放风筝的人,手里的风筝线拽得越紧,风筝就越飞不起来。

要想风筝飞得又高又远,父母就得不断提高自己。

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

“父母不断地自我成长,修正自己的地图,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父母不断地自我成长,修正自己的地图,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做父母是一种修行,自身的成长和完善非常重要。

当父母有一个好的生命状态时,便不会企图通过爱来控制孩子,企图从孩子身上索取能量,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洞;

反而可以给与孩子更多的接纳、欣赏和尊重,让孩子得到心灵的滋养,从而有力量建设属于自己的人生。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可以给孩子生命,但不能给他人生,更不能代替他们去经历人生,总有一天,孩子必须自己面对,并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适当的放手,得体的退出,给孩子一片翱翔的蓝天吧。

更多延伸阅读请点击...

一本精英女性力量故事集

献给想冲出舒适区、快速成长的你

慈怀新书

《所有的答案都在人生里》火热销售中

↓↓↓

▲▲ 点击链接,即可抢购 ▲▲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作者:优优妈妈,从事教育工作13年,家里还有两个顽皮娃娃。立志于做最懂孩子的好妈妈。本文首发于超烦恼爸妈营(ID:cfnbama)。

*朗诵:林静,中文系毕业的电台主持人。愿多年后,故事不再伤人,阳光依旧温暖,你如此迷人。让我的声音和别人的故事陪你每一个不眠的夜晚。微信公众号:晚听经典、静听林静。喜马拉雅FM:主播林静。新浪微博@DJ林静。

推荐公众号

慈怀百万妈妈关注亲子教育号——

慈怀妈妈,

推崇“育人先育己”理念,

养育孩子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如果你想加入我们,

和百万妈妈一起成长,

可以进慈怀妈妈社群,

和百万妈妈互相学习。

↓↓↓↓↓↓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