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制远程可控的磁控微纳机器人用于靶向药物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1015
导读

在上述工作中,研究人员设计具有特殊相位信息的光场全息图,并将其加载于空间光调制器面板上,调制出的三维涡旋光场可用于高效加工空心管状和锥形螺旋结构,相比于传统的激光直写加工(DLW),光场加工速度最快提高…

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在1959年率先提出利用微型机器人治病的想法,用他的话说,就是将“外科医生”吞下。随着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发展,加工这些可以被吞下的“外科医生”成为现实,人们通常把这些“外科医生”称为人造微纳机器人。受自然界微生物自由运动启发,人造微纳机器人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通过电场、磁场、光场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驱动这些微纳机器人,在无创手术、靶向药物运输和生物传感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多种驱动方案中,磁场驱动可以无线式精确操纵微纳机器人,改变外部磁场梯度和方向,会对微纳机器人施加力和力矩,进而使其沿着期望的轨迹运动。

图1 调制三维涡旋光场加工空心管状与锥形螺旋结构

在上述工作中,研究人员设计具有特殊相位信息的光场全息图,并将其加载于空间光调制器面板上,调制出的三维涡旋光场可用于高效加工空心管状和锥形螺旋结构,相比于传统的激光直写加工(DLW),光场加工速度最快提高了600倍。除此之外,利用该方法也可以灵活可控地加工出不同参数的管状与螺旋结构,大大提高了复杂三维结构的加工能力。

图2 锥形空心螺旋加工与磁场驱动

其次,利用如图2所示的锥形空心螺旋结构,并在其表面加入磁性响应材料。采用自行搭建的三维亥姆霍兹线圈控制系统,调节输入电流的相位信息在三维空间内形成旋转磁场,磁场方向的改变使磁性结构受到磁力矩作用,进而完成有效驱动。经对比发现锥形螺旋相比于传统的直螺旋结构具有更快的前进速度,并有效抑制了横向漂移运动。

图3 磁场精确驱动空心锥形螺旋与管状结构

除此之外,利用磁场梯度和方向的变化可以有效完成微结构的精确导向,空心锥形螺旋在旋转磁场下完成各种复杂图案化轨迹运动(如图3所示),空心管状结构在梯度磁场下完成SiO2微球的装载、运输、排列与释放。

图4 空心微螺旋与管状结构分别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与靶向药物运输治疗肿瘤

最后,研究人员利用锥形空心螺旋结构内部与外部分别装载纳米及微米级货物,并在体外完成了神经干细胞的移植;利用管装微结构装载运输抗癌药物(DOX)对癌细胞(Hela)进行有效治疗,并通过荧光验证治疗效果。这些工作提出了简单稳定的空心管状、锥形螺旋微电机加工操纵技术,在细胞移植、体内药物运输、无创手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为相关生物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工程科学学院博士生辛晨、杨亮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吴东教授和胡衍雷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 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 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