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儿童粗大动作评估翟向京广州小儿脑瘫医学研究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72
导读

活动性:头部抬高45°(1~2月); 二、躯干控制(2 ~13月) 活动性:躺着时手臂会挥动(1 ~2月); 控制力:双手及双膝四点爬行控制(9~10月)。 活动性:牵着一只手可行…

该评估由广州小儿脑瘫医学研究院神经科翟向京主任提供,共62项评估

一、头颈控制(0~9月)

(一)俯卧

活动性:左右转动头部(0~1月);

活动性:头部抬高45°(1~2月);

活动性:头部抬高90°(3月)。

(二)仰卧

活动性:左右转动头部(0~2月);

活动性:拉孩子的双手使成坐姿时,头部稍微落在躯干的后方(3月);

稳定性:拉孩子的双手使成坐姿时,头部与躯干成一直线(4 月)。

(三)直立

稳定性:支持孩子的躯干使成坐姿直立时,头颈维持稳定直立控制(4月);

控制力:支持孩子的躯干使成坐姿直立时,头颈转动自如(5~8月);

控制力:独立躯干坐姿直立时,头颈转动自如(8月);

技巧性:可随意自由转动头颈动作(9月)。

二、躯干控制(2 ~13月)

(一)俯卧

活动性:由俯卧姿翻身至仰卧姿(5~6月)。

(二)仰卧

活动性:由侧卧姿翻身至仰卧姿(2月);

活动性:由仰卧姿翻身至侧卧姿(4月);

活动性:由仰卧姿翻身至俯卧姿(6月);

活动性:利用单侧优势手部支持,自己会坐立起来(6~10月)。

(三)直立

稍扶持可圆背坐,椎体可维持躯干坐姿控制(4月);

身体前倾,但利用双手前侧支撑地面,椎体可维持坐姿控制(5~6月);

可单手支撑地面坐立(7月);

稳定性:独立稳定坐姿(8月);

坐姿被推向前或向侧面时,会有伸手保护反射动作(8月);

控制力:随手部取置物,可将躯干随之重心转移控制(9月);

坐姿被推向后面时,会有伸手保护反射动作(10月);

技巧性:可随意自由转动身体(11 ~13月)。

三、上肢控制(1 ~10月)

(一)俯卧

活动性:利用前臂使肘部弯曲,将头及胸、腹部撑起(3~5月);

稳定性:利用双手支撑起上半身体重,将肘部伸直上肢可稳定支撑控制(6月);

控制力:匍匐爬行时,双上肢交替后退、前进动态控制(7 ~8月);

控制力:坐姿时,可随意双上肢协同取置物动态控制(9月)。

(二)仰卧

活动性:躺着时手臂会挥动(1 ~2月);

活动性:双手可在中线碰在一起(3月);

活动性:随着翻身,上肢会抬向翻身侧(4月)。

四、骨盆控制(2 ~16月)

(一)俯卧

活动性:匍匐后退爬行(7月);

活动性:匍匐前进爬行(8月);

稳定性:四点爬姿(9月);

控制力:双手及双膝四点爬行控制(9~10月)。

(二)仰卧

活动性:两腿交替踢动(2月);

活动性:随着翻身,下肢会拾向翻身侧(4月)。

(三)直立

活动性:扶持身体站立,双腿能支持全部重量(6月);

活动性:扶持手部可站立、拉着物品可站立起来(9月);

活动性:扶持站立,自己敢蹲坐下来、扶着家具侧行移位(10月);

活动性:牵着一只手可行走(11月);

稳定性:可独立高跪姿(11 月);

控制力:可独立行走几步(12月);

控制力:可独立跪走几步(13月);

技巧性:可稳定行走及跪走、小跑步(13~16月)。

五、下肢控制,身体居直立位(2月~6岁)

活动性:膝、踝、足关节弯曲或伸展之协同控制。肌力控制能力,膝关节>

踝关节>足关节(2~10月);

稳定性:可独立稳定站姿(11月);

控制力:扶持下可以抬起一脚(16月);

控制力:快走、倒退走几步(18月);

控制力:牵一只手自己会 上楼梯(18月);

控制力:牵一只手自己会下楼梯(20月);

控制力:由蹲姿直接站起来(21月);

控制力:扶着栏杆自己上楼梯,两脚一阶(22月);

控制力:扶着栏杆自己下楼梯,两脚一阶(24月);

稳定性:单脚站立可平衡1秒以上(24~27月);

控制力:可单脚跳跃两次(28~31月);

控制力:独立一脚一阶上下楼梯(32 ~36月) ;

稳定性:单脚站立可平衡5秒(36~42月);

控制力:原地单脚跳(42 ~48月);

控制力:单脚连续向前跳(54~60月);

技巧性:可两脚交替跳绳(66~72月)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