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首投氢弹,模拟180次都成功,实投却出意外_扔不出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09
导读

杨国祥驾驶载有氢弹的强-5甲战机,飞临预定地点准备“甩投”氢弹时,却发现氢弹如同和飞机粘在了一起,无法推出机身。这不仅意味着甩投试验任务失败,更危险的是,氢弹是半埋式挂在机腹下方,飞机降落时,氢弹的最下方距离…

作者:东东骑士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说起原子弹,大家都不陌生。这种大杀伤性武器在问世之初,就被用于实战,直接加速了日本的投降,终结了二战。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不止一次地叫嚣要对新中国实行“外科式核武器攻击”。中苏交恶后,苏联撤走了来华援建的苏联专家,苏联人要求销毁文件资料,还轻蔑地称中国不可能在没有苏联帮助的情况下造出原子弹。

“两弹一星”的先驱们,立志造出自己的原子弹,正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说的那样:“自己有剑不用,和没有剑用,是完全不可相提并论的两件事!”

他们隐姓埋名,在大漠戈壁斗风沙,抗严寒,啃窝头,吃咸菜,造出了大国重器。在打造核武重器的艰难历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氢弹试爆成功,人们欢呼庆祝】

“三位一体”核打击,指的是空中、地面以及水面发射核武,是衡量核武器是否具有实战能力和威慑能力的重要标准。其中,通过战机“甩投”核弹是重要一环。

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罗布泊成功试爆氢弹。但要真正形成实战能力,还需要具备投送能力。

1971年12月30日,核武实验基地,一位被誉为“彝族之鹰”的空军某团团长杨国祥驾驶经过改装的强-5战机,执行“甩投”氢弹任务。

杨国祥将军后来回忆,为了顺利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连续完成了180次“甩投”模拟训练,全部成功,未出现任何差错。执行任务的强-5甲战机,将原来滚圆的机腹改造成了半凹的造型,同时还借鉴了从F-4飞机残骸上了分离出来的推脱装置,设计出了带有推脱装置的弹架。从装备到人员,从技术到训练,从场地到环境,无一不精心设计,达到了万无一失的状态。可谓万事俱备,只等蘑菇云升起。

【核弹的巨大冲击波,足以毁灭地面上的一切】

万万没想到,这次甩投却发生意外!杨国祥驾驶载有氢弹的强-5甲战机,飞临预定地点准备“甩投”氢弹时,却发现氢弹如同和飞机粘在了一起,无法推出机身。

他镇定地向指挥中心汇报了情况,决定重新调整机身,再一次投弹。可这一次,还是和上一次一样,无法投出氢弹!

所有在场的指挥人员包括杨国祥本人,开始紧张起来。如果不能够顺利投出氢弹,那么飞机就只能将氢弹带回基地。这不仅意味着甩投试验任务失败,更危险的是,氢弹是半埋式挂在机腹下方,飞机降落时,氢弹的最下方距离地面最近处,不超过15厘米,大约只有成年人的手掌这么宽。

飞机在降落的过程中,高速状态下加上机身颠簸,假如氢弹与地面发生摩擦,或者飞机降落的跑道上有任何拳头大小的异物,恰巧与氢弹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核爆的破坏力巨大,任何国家组织核试验,都难以承受意外爆炸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杨国祥决定顶住压力,再次进行完整的、规定的、流畅的“甩投”动作。

杨国祥先拉升机头,重新对机身、投送位置进行一次定位,然后又一次俯冲进行“甩投”。这一次,杨国祥使用了紧急投弹动作,所有指挥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随着杨国祥按下投弹按钮,他们心就差点跳了出来!行动再一次失败!

指挥人员经过紧急商议,决定让杨国祥载着氢弹冒险带回基地。三次投弹失败,再将氢弹带回基地,风险巨大。因为难以确定在连续的投弹过程中,氢弹位置是否已经发生偏移,假如氢弹位置或者投弹架发生偏移,那么飞机降落时更有可能发生意外碰撞。

再三考虑后,指挥部下令飞机带弹飞回。基地紧急疏散了所有人员,整个机场只有宋占元师长和参谋长梁璞留在塔台指挥。

杨国祥驾驶战机,精准快速准备降落。在塔台的指挥下,他开始降落,600米,500米……距离地面仅有一米的时候,飞机开始平飘。紧接着,飞机的两个主轮落地,发出“呲”的声响。随即,杨国祥放出了阻力伞,飞机缓缓停了下来。没有爆炸!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但杨祥国回忆当时这一幕,仍然下意识地舒了一口气。

【强-5甲强击机】

事后经过检查,查出了故障。原来,是氢弹的投送装置发生了电路短路问题,造成按钮指令不能传输到投送机械。经过了连续几天的讨论,指挥部决定在1972年1月7日,再次进行氢弹空投任务。

这天中午12时30分,飞机从跑道起飞,直奔预定实验地点。据场地还有9公里左右的时候,杨国祥完成了一系列动作。到达目标地域上方,杨国祥按下了投弹按钮。过了一会儿,他感受到飞机机身的晃动,心里明白投弹成功了!

“实战氢弹”投下并成功爆炸,杨祥国戴好防毒面具,驾驶战机加速向安全地域飞去。此时,耳机里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杨国祥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