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养育孩子,不懂心理学怎么行-为了孩子,家长如何配合老师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86
导读

所以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既受家长影响也受教师影响,家长和教师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家长可以纠正学校教育的疏忽,教师则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如果教师能让家长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上,双方都采取合作的态度,用两者都认可的…

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包括孩子在学校接受的学科教育或者在家里接受的教育,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孩子的人格发展、是对孩子心理的教育。所以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既受家长影响也受教师影响,家长和教师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家长可以纠正学校教育的疏忽,教师则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有时教师和家长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特别是当教师所纠正的行为正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导致时,家长会觉得教师是在指责自己的失职,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这也是许多教师觉得跟问题儿童的父母打交道要比跟问题儿童本人打交道更加困难的原因。这也说明,教师在和家长打交道时要运用策略和技巧。

另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到:家长不必为孩子身上所出现的问题负全部责任。毕竟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具有运用专业的教育技巧指导孩子的能力,大多时候,家长只能按照约定俗成的方法来管教孩子。

当家长因为孩子的错误被学校通知时,他们觉得像是自己犯了错一样。这种感觉也反映了他们的内疚心理。为了避免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矛盾,教师在于家长打交道时也需要技巧。教师应该持有善意和帮助的态度,这样双方配合起来才能更容易。

即使教师有足够的理由责备家长,但也最好不要这么做。如果教师能让家长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上,双方都采取合作的态度,用两者都认可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没有哪个问题儿童是一夜之间变坏的,总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家长对此并非肯定有所察觉,并会怀疑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什么。这时,家长也需要教师的提醒和帮助。

教师或家长向对方证明自己教育方法的正确性或优越性是没有意义的,不管什么方法,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能帮助孩子。

在教师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可能听不进任何建议。当教师心情急切或者情绪激动地向家长谈起孩子的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吃惊或生气,甚至会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因为教师可能说出了家长以往忽视或这不愿正视的事实,把家长置于一种令人不快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不愿配合,有些家长甚至会采取更加极端的行为,他们会对教师大发雷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最好向家长表明: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少不了家长的配合,然后引导家长的情绪,使他们能够态度友好、心平气和地交流。

很多家庭在孩子犯错时会采取惩罚、打骂的手段。当孩子出现问题、在学校接受了某种形式的责罚之后,回到家里时,等待他们的还有家长的责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经常要为自己的同一个错误受到两次惩罚。

这往往会给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孩子在成绩不佳时,为了逃避家里的责罚可能会去伪造成绩单,或者在家庭作业没有完成时,可能会因为害怕受到老师的责罚而逃学。

孩子和成人在困难面前的表现会有所不同。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谨慎行事,在试图重塑孩子的生活模式之前,应该以冷静的头脑分析可能产生的效果,只有那些在从事儿童教育工作中能够进行深思熟虑和理性判断的人,才能更有把握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结合孩子的处境,正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首先要以冷静的头脑分析可能产生的效果,在采取任何针对孩子的行动前,最好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如果这样做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孩子对此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对于这样的方法,有多大的把握会给孩子带来积极有益的影响?

孩子有足够的能力承受我们带给他的压力吗?

他真的能够从中获得有建设性的收获吗?

参考书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儿童教育心理学》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