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擅离职守_我尽孝!左宗棠狠批_你不忠不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89
导读

几个月后,在接到咸丰帝要求曾国藩以国事为重、催他立刻回到军中的谕旨后,曾国藩没有动身,而是给咸丰帝上了一道奏折,把自己这些年来受地方官的气、没法给部下实际提拔奖励等委屈,全部都写了出来,之后直接说出了自…

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正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的曾国藩听到了一个噩耗,他67岁的父亲曾麟书病逝了!

古代人对孝行看得特别重,曾国藩赶忙向朝廷奏报丁忧开缺,接着没等到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的谕旨回复,就匆匆带着弟弟曾国华回湖南奔丧。

曾国藩的行为严重违反军纪,得知此事的咸丰帝非常愤怒,但他念在曾国藩年久功高,再加上湖南巡抚骆秉章、湖北巡抚胡林翼等人说情,就下诏“给假三个月,委军一事免于追究”。

曾国藩的很多朋友都对他表示理解,还写信安慰,可左宗棠对此却十分不满,他在给曾国藩的亲笔信中,做出了严厉批评:“具审老兄于匆遽奔丧,亦有不能无疑者。然既已请旨,则只应一听朝命而己。”

左宗棠首先指出,曾国藩这次匆匆忙忙赶回去奔丧,看上去不是那么简单,而且既然已经奏报了朝廷,就应该等朝廷的命令下来再做下一步打算,擅离职守已经是于理不合。

左宗棠接着又指出:“诚以兵礼、丧礼同一凶事,并无所谓希荣忘哀之念;而干戈之际,事机急迫,有万不能无变者。”

左宗棠认为,现在战事紧张,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虽然你曾国藩父亲去世很值得同情,但为国尽忠显然是更重要的事情。

最后,左宗棠还对曾国藩的作为和前途,做出了评价:“老兄之于兵事,诚不敢谓其有功无过,然竭其心与力所可到而黾勉为之,此念尚可见谅于朝廷。老兄之出与不出,非我所敢知也;出之有济与否,亦非我所敢知。区区之愚,但谓匆遽奔丧、不俟朝命,似非礼非义,不可不辨。”

左宗棠判断,朝廷这次勉强原谅曾国藩,但曾国藩接下来能不能复出,复出之后能不能对大局有所帮助,都是未知之数。但就说曾国藩这次不等待朝廷的命令擅自离开兵营回乡奔丧,就是不礼也不义的举动。

左宗棠虽然只是一个举人出身,但他很有才气,名臣陶澍、林则徐、张亮基、骆秉章等人都非常看重他,他也恃才傲物,自比诸葛亮,称“今亮”,对曾国藩这种“逃兵”做法自然非常看不惯。

除了写信直接责骂曾国藩,左宗棠还在湖南官场公开批评曾国藩不忠不义,很多官员也附和左宗棠,对曾国藩冷嘲热讽。

曾国藩很生气,不仅没有回左宗棠的信,还直接就此断了跟他的音信。

左宗棠没有接到曾国藩的回信,也很不高兴,在给胡林翼的信中,他认为曾国藩气量小,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还表示:“此公仍负气如故,我亦负气如故也”。

两人的关系算是僵住了,但曾国藩心里还有更大的事,因为他这次擅自回乡奔丧,实际上是要借此跟咸丰帝赌气!

虽然曾国藩组建湘军数年,跟太平军作战也取得多次胜利,但咸丰帝对他并不信任,没有给过他什么实权,导致他无论是在湖南还是江西,处处都得看地方官的脸色行事,既不利于行军打仗,也非常地憋屈。

几个月后,在接到咸丰帝要求曾国藩以国事为重、催他立刻回到军中的谕旨后,曾国藩没有动身,而是给咸丰帝上了一道奏折,把自己这些年来受地方官的气、没法给部下实际提拔奖励等委屈,全部都写了出来,之后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要求:“以臣细察今日局势,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者,决不能以治军;纵能治军,决不能兼济筹饷。臣处客寄虚悬之位,又无圆通济变之才,恐终不免于贻误大局。”

简单来说,曾国藩是要咸丰帝给他地方督抚的权力,并且表示如果咸丰帝不愿意给,他就“在籍终制”,不出山了。

曾国藩觉得自己的要求合情合理,咸丰帝应该支持他,但年轻的咸丰帝却对曾国藩主动伸手要权的做法非常反感,干脆把他晾在一边。

曾国藩很失望,而这个消息更让湖南地方官员们抓到了把柄,纷纷斥责曾国藩不忠不义,曾国藩有话说不出,气出了“怔悸之象”。

更让曾国藩难过的是,就在这一年,太平天国内部爆发了内讧,湘军没有他的指挥,也取得了节节胜利,似乎太平军很快就将败亡。

在这种情况下,咸丰帝直接批准曾国藩在家守制三年,实际上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曾国藩眼看着湘军将领们加官晋爵,自己原地踏步还受人嘲讽,心情特别郁闷,但也对自己以往的行为作了反省。

意外的是,命运的太平再一次向曾国藩倾斜,太平天国的老将们虽然死的死,伤的伤,但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人迅速崛起,湘军感受到了压力。

而左宗棠与曾国藩虽然不通音信,但他跟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一直有来往,曾国藩支持弟弟跟左宗棠交好,曾国荃也劝哥哥先给左宗棠写封信,缓和一下关系。

曾国藩也有心跟左宗棠恢复关系,多次平复心情后,写了一封复交信给弟弟曾国荃,让他转交给左宗棠。

收到曾国藩的书信后,左宗棠非常高兴,马上奉上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沅浦递到手书,敬悉近状之详,喜慰无似。不奉音敬者一年,疑老兄之绝我也,且思且悲,且负气以相待。……徒恃知我者不以有它疑我,不以夫词苛我,不以疏狂罪我。望人恒厚,自毖殊疏,则年过而德不进之徵也。”

左宗棠也跟曾国藩表明心迹,自己也害怕两人绝交了,只是不愿意先认错。反思再反思,还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至此,曾国藩和左宗棠又恢复了书信来往。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在胡林翼的协调下,左宗棠替骆秉章起草奏折,与胡林翼一起奏请朝廷起用曾国藩。

咸丰帝鉴于战局不稳,不得不重新起用曾国藩,曾国藩这次没有再提任何条件,立即整装出发。

曾国藩还一改过去的清高自傲,主动拜访长沙省城大小衙门,并多次与左宗棠相聚深谈,并集“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12字为一联,请精于篆书的左宗棠书写,两人重归于好。

不久,左宗棠替骆秉章起草奏折,弹劾永州镇总兵樊燮,樊燮被免职后,到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湖广总督王佳·官文那里告状,官文根据樊燮的一面之词,就向咸丰帝弹劾了左宗棠,骆秉章也没能保下他。

这时,曾国藩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上疏力证左宗棠无罪,而且才堪大用,胡林翼、潘祖荫等人也为左宗棠争取,结果咸丰帝不但没有给左宗棠治罪,还升了他的职,左宗棠的仕途就此开挂。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清朝晚期的名臣,两人之间的关系能够维持,离不开曾国藩的雅量,曾国藩曾高度评价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左宗棠后来又跟曾国藩闹不和,但在曾国藩去世后,他也给曾国藩上了一道评价极高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和思想,以及他的人格修炼,深深影响了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人。

要了解曾国藩一生的所学、所思及所为,悦史君推荐这本《曾国藩全书》!

《曾国藩全书》参考大量目前已经出版的其他曾国藩文集版本,对古本进行了勘误,包括《挺经》《家书》《冰鉴》《家训》等,完美诠释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这本书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是非常优秀的阅读佳作,用来送礼也很大方,现在大开本只要55块钱,一杯奶茶钱就够了,却能与这位“千古完人”实现穿越时空地交流。

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今天下单,第二天就发货,不可错过哦!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