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男星杨烁,带着儿子杨雨辰参加亲子综艺节目,片方放出的片段,却成了网友热议的焦点。在这段花絮中,“小包总”展示出了,一位“严厉”的老父亲形象,用训斥、威胁、冷嘲热讽等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操作,把本来已经有点“高反”的儿子,逼到了情绪崩溃的边缘。
而在袒露心声的独白环节,杨烁说:“我就是想让孩子体验一下艰苦的环境。”严厉的背后,实际上是用心良苦。这样的"严格"看起来总是似曾相识。难怪很多网友都在评论区留言说:“这不就是我爸么?”
“严以律儿”和“男子汉训练营”
我们的社会观念,对男孩的要求往往都很高。“穷养儿子富养女”是很多家庭都遵循的教育理念。我们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坚强、勇敢、有个男人样。所以在对待男孩的时候,往往都会不自觉的"严以律儿"。
再加上最近男团大热,有人甚至撰文指出,现在的男孩子太"娘"了。家长们更是生怕自己家娃"娘"化,从而对男孩更加严格。
此前就有新闻说一位妈妈,因为觉得儿子太娘,送孩子到"男子汉训练营"进行魔鬼训练,声称要将儿子的"娘娘腔"消灭在萌芽状态。你说,男孩子真的应该这样长大么?真的应该被套上刻板的模板,都长成一副又直又刚的样子么?难道"娘"一点真的那么可怕么?
2020年了,男女何必有"别"?
在学前教育比较先进的瑞典,倡导男女平等的"无性别教育"已经是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带领着孩子,跟"社会刻板印象"的去作斗争。
虽然普遍认为男孩子应该喜欢冒险,爱打闹;女孩子应该安静细心。但是对于具体的某个孩子而言,"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在大脑结构、激素水平上,男孩和女孩都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男孩女孩在生理上的不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造成男孩女孩不同的最大的原因是“社会刻板印象。”
2007-2016年,中国高考状元男女比例是 46.59%—53.42%。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组织方式的变化,两性之间的成就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在学习、工作、事业上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以前的企业家,大都是男性,现在女性企业家也越来越多了,比如"触屏女王"周群飞、阿里金服董事长彭蕾、《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等等。
社会学家们普遍关注到的现象,就是近几十年的"女性崛起"和"男孩危机"。与之相对男孩也要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重新定义自身。
养育男孩“以长补短”
一份关于中小学校园男女生的调查显示,80%的班级干部是女生,70%的女生成绩优于男生。
作为两个男孩的妈妈,我也同样很担心儿子们在日后的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因性别而产生的问题。然而正如上文所说,造成男孩女孩区别的更大因素,并非先天而是后天的影响。想要面对“男孩危机”最好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发展女孩子擅长的那些能力。
1、 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对孩子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无论是何种知识都要以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教授。除了先天的区别,男孩子更被认为不该那么"多话"。而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妈妈和男孩的交流也往往不如女孩那么多。宝爸宝妈要更加重视男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多和宝宝聊天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让男宝宝当个"小话痨"。
2、 注重"情感联结"
在《游戏力》中作者科恩说,男孩被允许甚至鼓励去探索、冒险,但是在他们害怕的时候,却没有人理睬,所以他们需要游戏来帮助联结和情绪表达。
二宝宝一岁半时,我给他买了一个洋娃娃,并且带着他“照顾”妹妹。给洋娃娃喝水,带娃娃晒太阳。在买玩具的时候,也并没有刻意去买枪炮车辆等"男孩子"玩具。而是希望他能更多的学会和人建立"联结"学会"共情"。
日漫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男孩子终于成长为一个英雄,是因为他建立了情感联结,有了想要保护人。个人认为,让男人感性一点,反而能帮助他变得更优秀。
3、 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
很多家长或许打心眼里觉得男孩不该那么脆弱,如果仔细想想,我们只是不想孩子“表现得那么脆弱。”看到男宝宝摔倒,通常情况下家长都会说:“男子汉,坚强点,别哭了。”
然而,儿童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从小被要求隐藏情绪的男孩,反而在青少年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更大。
所以,想要培养身心健康的男孩,鼓励孩子表达情绪,教会孩子疏导情绪,才是家庭教育中,最应该关注的。
枕边育儿寄语:
在育儿的日常中,对待男孩子的态度,似乎一直在两个极端摇摆。重男轻女的家庭中,男孩子被娇惯宠溺,养成了小霸王、小皇帝。而持有“严以律儿”态度的家庭,却又对男孩子采取过于严苛的“军事化”管理,造成孩子不安全依恋等问题,比如上文中的杨烁和儿子杨雨辰。其实,我认为,为人父母者,如果能对男孩女孩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爱,也遵守同样的规则,才是最好的教养。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