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黑帮教父杜月笙,是如何度过人生中最后的三年?
1951年8月16日下午4点50分,上海滩黑帮教父杜月笙于香港杜公馆溘然长逝。
两年后,留在上海滩的青帮大佬黄金荣也相继离世,标志着上海滩青帮时代彻底落幕。
一、杜月笙离开上海,前往香港。
杜月笙的最后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我们从离开上海滩说起。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选择退居二线,由李宗仁暂时接手总统一职。
实际上,在此之前的频繁募捐、赈灾筹款,就已经让杜月笙嗅到了危机感,他知道,国民党败的日子不远了。
杜月笙心思缜密,想着要早做打算,但是要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选择问题。
到底是留在上海滩还是跟着蒋介石前去台湾?
在这段时间里,周总理曾借黄炎培转达希望杜月笙留下的讯息,而蒋介石听闻此事后,也是一再暗示杜月笙曾经犯下的过错,这是无法抹去的。
经历了之前的种种,杜月笙早就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从蒋经国“打虎”一事就能看得出来,一旦杜月笙失了势,像他这种混黑道的,一定是拿来立威的存在。
而对汪寿华做的错事,也是他无法否认的,每当杜月笙对留在上海滩动心,就会想起这件过往,让他夜不能寐,惊恐万分。
最终,杜月笙既没有留在上海,也没有去台湾,而是举家前往了香港。一同前往的还有万墨林一家、顾嘉棠一家与金廷荪一家等人。
二、杜月笙前往香港,仍然面对着艰难的选择。
1949年5月27日,上海滩正式宣告解放。
而杜月笙一家,在解放前夕就离开了上海,在5月3日乘坐“宝树云”号邮轮抵达了香港。
上海滩那边刚刚解放,却留下了一堆烂摊子需要解决,最为难缠的就是工商巨贾的态度。
杜月笙虽然人在香港,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上海的时局。如果能回去,他当然希望重回故土。期间陈毅市长、章士钊等人都希望杜月笙能回到上海滩。
原因很简单,杜月笙在那些商贾之间的号召力非比寻常,一旦他能回到上海,势必会省去不少麻烦。
与此同时,台湾那边驻守香港的一干人员也在不断规劝着杜月笙,吴开先与杜月笙有些交情,自以为有把握让杜月笙前往台湾。
但是之后,台湾方面发布了一则报纸,暗喻杜月笙是“经济蝗虫”,说他暗中操纵上海滩的金融盘口,借机牟取暴利。
或许是为了断了杜月笙的后路,也或许是在提醒杜月笙的过去,不管是出于什么想法,这则报纸一出,杜月笙便与台湾那边无缘了。
但杜月笙还是不敢回到上海滩,他无法面对当年的做的错事。所以暂时决定定居香港,以后再决定去处。
只是他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做决定,就病死在了香港。
三、杜月笙病死香港,留下三份遗嘱。
1950年6月份,杜月笙的哮喘病越来越严重,隐隐已经有了要去的趋势。
纵使有千金良方,加上四太太姚玉兰每日祈祷,杜月笙的病情也没有得到一丝好转。
饱受折磨后,杜月笙终于在1951年8月16日离开了人世。
在此之前,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烧欠条。
杜月笙有一句至理名言,成名后经常对门人弟子说:“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在整理留下的欠条之时,家人发现最少的数额也有5000大洋,其中还有一张500个金条的欠条,而且还不是数额最大的一张。
早在上海滩的时候,杜公馆的花费就令人惊叹。杜月笙通过操盘经济,加上贩卖烟土得到了大量钱财,却仍然需要管银行借钱度日。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纵使万贯家财,也挡不住他随意借给别人。有很长一段时间,朋友只要签个借条,跟杜月笙露个脸就能领取巨额钱财。
所以这些欠条,实则是杜月笙一生的家财。但是他在临终前,却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将所有欠条一一烧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杜月笙这样解释:
“借我钱的人,有的流落天涯,有的生死未知,我不想在我死后,你们一个个都成为追债的人,将我活着的这些交情都弄不好看了。能记住我的好的人,在你们困难的时候,会伸手帮助的,记不住的人,你们去追债,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大恩如大仇,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大恩如大仇”,道尽了杜月笙一生做人的格局。
烧掉欠条后,第二件事就是留下三份遗嘱。杜月笙躺在病榻上,弟子陆京士、朋友钱新之等人作为见证人,宣告了遗嘱的内容,分别是遗产划分、对社会的一番表白、对子女所说的遗言。
其中关于遗产划分值得说一下。杜月笙万贯家财,任谁也想不到最后划分遗产的时候,竟然只有10万7千美元,换算成港币也不过60几万元,而杜家几十口人,所分得遗产又能有多少呢?
最后每位太太分得1万美元,儿子分得1万美元,女儿没出嫁分得6000,出嫁分得4000。剩下的7千美元,分给了五姨太孟小冬3000,因为妈咪(孟小冬)最苦,剩下4000分给了三姨太孙佩豪与儿子杜维藩。
杜月笙濒临之际,竟然没有一个人要争夺家产,让陆京士等人深感佩服。不多时,杜月笙留下最后一句话:“好,好,大家有希望”,便离开了人世。
两年之后,杜月笙的遗体被迁往台湾,这又是另一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