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的“天涯海角”“逐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47
导读

从吉隆坡往南约4个多小时车程,就到了马来西亚柔佛州笨珍县城,这里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黄梨(即菠萝)产地。 26日中午,这里将迎来今年最后一次日食,位于环食带内的丹绒比艾,是马来西亚少有几处可以观测到日环…

中新社丹绒比艾12月26日电 题:在亚洲的“天涯海角”“逐日”

中新社记者 陈悦

从吉隆坡往南约4个多小时车程,就到了马来西亚柔佛州笨珍县城,这里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黄梨(即菠萝)产地。

笨珍往南约半小时车程,是丹绒比艾国家公园,这里被称为亚洲大陆最南端(因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有桥梁相连,也有观点认为最南端应是新加坡圣淘沙),可谓亚洲大陆的“天涯海角”。

26日中午,这里将迎来今年最后一次日食,位于环食带内的丹绒比艾,是马来西亚少有几处可以观测到日环食的地点。而马来半岛上一次能观测到日环食,是21年前。

当日清晨,笨珍到丹绒比艾的路上车流密集。的士司机Suhana笑言,平时游客不多,如此盛况是她“第一次遇上”。

此时,公园前的广场上,已经满是“逐日者”。有的带着帐篷,头一天就在公园内守候。广场上支起巨大的投影屏幕,请来专家讲解天文知识,并直播亚洲其他地区日环食盛况。马来西亚天文爱好者组织现场派发滤镜,普及观日常识。据主办方统计,当日发放逾6000副观日滤镜。

为了观日时保护眼睛,马来西亚天文爱好者们各出奇招,有的将纸板挖洞覆盖上滤膜贴在天文望远镜上,有的则将铝盆底部挖洞装上滤镜,拍照时用铝盆盖住相机镜头。

13时50分许,日环食终于出现,守候的民众发出一阵欢呼。

公园管理处员工告诉记者,公园日常客流量不过一两百人,很高兴今天吸引那么多游客,相信他们能感受到自然界的伟大,由此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由于游客太多,记者离开时无法叫到计程车。一位马来裔大叔热情地把记者叫上了车,听说记者来自中国,专程将记者送到城区巴士站,大叔不肯收钱,笑着摆手离去。

在丹绒比艾国家公园内,竖着一块标语牌,上书歌词——“You'll never walk alone(你永远不会独行)”。工作人员说,这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祝福。若用来形容当日马来西亚人民的友善,也十分吻合。(完)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