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暗不再是他们的保护色,好戏刚刚开始。
网络暴力,2019年最阴暗的关键词。
上一期《妻子的浪漫旅行》,唐一菲谈起至今无法释怀的经历。她和凌潇肃的爱情,如同一场罗生门。没有祝福,只有一场长达8年的诅咒。
这场诅咒的残忍,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每分钟2万条的留言,全是辱骂。字字诛心,句句如利刃般一击致命。
“这件事我需要一生来消化”,仅此一句,不知让多少人和唐一菲产生了情感共鸣。是委屈,是愤怒,是纸张折痕般的伤害,无法被抚平。
唐一菲需要用一生消化,而崔雪莉用了一生作为回归平静的代价。
同样的25岁,时隔84年,阮玲玉的悲剧再次上演。时代早已天翻地覆,人言可畏,致命依旧。只是“杀人武器”,从小报变成了网络。
面对网络暴力,雪莉成了牺牲者,唐一菲做了幸存者,而每个人,都是无法被治愈的受害者。面对镜头前的眼泪,甚至一纸讣告,我们也会静下来思考,甚至反思:网络世界,到底怎么了?!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生命的逝去,最悲剧的结局是毫无涟漪,就像永远无法叫醒“装睡”的黑粉。雪莉的悲剧发生之后,《想知道真相》采访了曾恶意攻击她的网友。他们的回应,比死亡更加令人畏惧。
有人说,除了爱戴与关心,艺人同样需要接受恶评与质疑,这是光鲜生活的代价。持有这种观点的,绝非一己。如果遭受一点恶评就要哭哭啼啼,最初就不该成为艺人。
选择你能承受的,承受你能选择的。归根结底,雪莉的死,被解读成“咎由自取”。
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公众人物就该接受不同的声音,表扬与批评共存。只是,有人似乎根本分不清“意见”和“建议”,“鞭策”与“诅咒”间的谬以千里的区别。
持有另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并没有让雪莉去死,是死是活,自己根本并不感兴趣。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与我无关。
电影《老炮 儿》有这样一个桥段: 一个轻生者站在楼顶,经过的六爷目睹了种种嘴脸。有人觉得轻生者制造了混乱,他们说“要跳赶紧跳”;最为向恶的人,喊着“有本事你跳啊”。脸上的兴奋,嘴里的冷漠,归根结底,这是越过道德底线,对生命的蔑视。
这场对于公众人物的道德绑架,很多人用“言论自由”为自己开脱,认为“我说一句怎么了”。可就像王源和唐一菲说的,雪崩之时,没有任何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有人为自己辩驳,觉得被贴上“网络暴力”的标签,很委屈。毕竟,当事人都没说什么,就是不在意。真的如此吗?李宇春的回答,一语道破:我扛住了,但并不代表你可以伤害我。
如今,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公开讨论网络暴力的肆意和伤害。每每此时,总能通过“卖惨”“卖人设”“博取同情”之类的评论,想象出某些人趾高气昂又带着不屑的嘴脸。雪莉离世前,她的求救,就这样淹没在一片向恶声中。
李宇春说的很实在,不是每个遭受网络暴力的人,都是“李宇春”,都有着川妹子骨子里的倔强与不服。同理,不是人人都会选择沉默,总有些不甘于“受害者”的身份,选择反击。
这些反击,值得掌声
在谈到网络暴力的同时,唐一菲重回社交网路。一连串的更新,提到最多的就是感谢和支持。
她用了8年时间平复心情,重新开通微博评论功能。这次,她在沉默中爆发,纵然,依旧有问候挚亲的向恶之人,但是她似乎可以鼓起勇气,用平和的心态处之泰然。
魏大勋的回击,来自搞笑DNA赋予的灵感。有时,你真的要学会自己找亮点。
也有人用更刚的方法,面对网络暴力。鸡毛秀的经典环节,是明星亲自朗读网友送上的恶毒推文。卷福竖起的中指,掌声一片。
还有刚刚在《奇葩说》里大放异彩的热依扎,她选择直面自己曾经的“噩梦”,在社交网络上,和黑粉正面交锋。
这不是突如其来的宣泄,她在很认真地向网络暴力宣战。一副内涵海报,只是预热。
辩场上的杀气,被带到社交网络。向恶之人的攻击,被她直接转发。原本用黑暗作为保护色的黑粉,开始了见光死的表演。
他们的丑恶,开始现形。前一秒是施暴者的恶毒嘴脸,点名后,就变成受害者的无辜。
有人反击热依扎如此“以暴制暴”的手段,同样是网络暴力。只是,如果你拥有一颗向善之心,又何必担心自己会被波及?
当然,网络暴力不会因此消失,起码,他们的反击能让那些网络施暴者明白一个真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可以不认同与你相悖的价值观,但起码要接受它们的存在。至于网络,你或许可以通过向恶之言在其中获得片刻的存在感,填补内心在真实世界中的空缺。但请记住,这样的你,无法得到尊重。
最后,把李宇春这句话与大家共勉:我劝你善良。
图片来源
Ins/ 新浪微博 / 豆瓣
时尚COSMO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