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注我、我陪你爱
文丨萱小蕾、又名漠泱
▼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就是掺和他人的情感关系。比如朋友掺和朋友的,父母掺和儿女的,有些人称这种掺和为帮助,称这种掺和为撑腰。
甚至有些女的自己也觉得:娘家如果有人、如果兄弟姐妹很多,并且势力大,那么自己的恋人或老公就不敢对自己怎么样,就不敢对自己不好,就会很爱自己,因为害怕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娘家人对付他,甚至是骂他打他整他。
然而,这样的心理是完全不对的。即使效果看上去真是如此,她的男人会害怕会听话,但不代表他会更爱她。
因为爱不是胁迫来的,不是要求来的,不是吓唬来的。而是需要完全出自自愿的、出自真心的。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说:我娘家有人,或者说你敢对我怎么样、你敢不爱我,我就让他们收拾你……
说这样的话,对方即使被吓到了,即使真的表现对你好,估计也是假象,不是发自内心真正的爱。这样的感情,这样的对待,其实也是没什么意思的。
还有一些人自以为对一个人好,就去威胁他(她)的对象,比如说:你对他(她)好一点,否则我对你怎么怎么样……
这种话说出来,听的人就很不舒服。明明对自己对象还可以,一听有人这样威胁自己,反而就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故意反其道而行,不再那么好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说,这个感情里的误区,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很牛,就警告他人、要求他人如何深爱自己觉得重要的那个人。这样的警告毫无意义,甚至起反作用。
如果你真对某个人好,就对他(她)的对象好一点,尊重一点,客气一点,那样也许才会真的换来对方的温柔、或是换来更多的真情。而威胁和提醒,是真没有用的。
这一点,《庆余年》里有一幕也由范闲说出来了。那段范闲和洪公公的对话,就很完美诠释了这个道理。
洪公公转告太后对范闲说的话:“你对婉儿好一点,否则以后也许要用命来还。”
范闲说:“她说那些话,会适得其反,反而让人更不敢接近婉儿。”
洪公公问:“你怕了?”
范闲答:“我对婉儿好,是因为发自真心的,我护着她,不是因为太后说了什么话。”
范闲这番话,就说到了点子上。原本他就会爱婉儿,但他爱婉儿,只是因为他自己爱,只是因为婉儿值得他爱,不会因为太后吓唬他威胁他,他才爱或更爱婉儿。
人们都不喜欢被威胁,人们都喜欢由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感情里也一样,我爱那个人,是我自己的意愿,是我自己的意思,如果你非要我去爱他或者更爱他,那么原本爱他的我、会感觉有点不舒服,甚至有意把这爱打个折扣。
仿佛我再去更爱他,就是因为害怕你的威胁,就是因为听你的话。而我一个有自主思想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凭什么按照你的指令去行动去行为?
因为这些想法,所以爱反而有可能打折扣。因此,真想对一个人好、为了他好,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用更好更真诚的方式对待他的爱人。
就如同婆婆想媳妇对儿子好一点、就会对媳妇更好,这样媳妇心怀感恩、对她儿子多半会好一些。而丈母娘对女婿特别好,也是因为希望他对自己女儿好一点。
而那些愚蠢的婆婆或丈母娘,只会用威胁的方式,高高在上的语气去提醒对方对自己孩子好一点。这样自然适得其反,不起任何作用,反而让人产生厌恶心理。
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真诚产生的行为,不管是以威胁,还是以诱惑的方式换来的爱,都不是长久稳定的关系。
要打动对方,要换来爱,是需要对等的方式、尊重的方式去交换、去感动去感化的,而不是以命令的口气和提醒的口气去要求来的。